土田亘江东,揆赋亿兆计。
其多由寸入,所在敢遗地。
太祖太宗时,稽敛或未备。
偫收信长属,饕公馂私费。
习久遂玩刑,忘身殉于利。
逋迨八百万,空牍劳记注。
岁饷常不及,日究常不治。
文襄应简命,妥济受斯寄。
公知法御患,法疏患乃致。
诲盗在慢藏,覂驾在失御。
尽斥宿渔手,令民必躬输。
升斗举在公,庾储复官涖。
登积充旧典,罔耗有攸裕。
所羡亦不訾,陈因年相次。
户庸及公需,凡百资其出。
于时民乐生,朝廷无顾虑。
斡转一时机,扫荡滋深弊。
如器之阽倾,援拯暇不遽。
革茹谢苛猛,振蛊匪敛聚。
公薨五十年,遗政已莫据。
后继亦多贤,措设各有异。
溯惠不可诬,于久乃有祀。
庙貌欲追惟,岁月蔑省记。
公姓携绘影,按之求肖似。
外肖衷未然,有愧六二比。
才局负心胸,仁义具肝肺。
诗句
送周文襄公乃孙廷器以画像验塑还吉水:
土田亘江东,揆赋亿兆计。
其多由寸入,所在敢遗地。
太祖太宗时,稽敛或未备。
偫收信长属,饕公馂私费。
习久遂玩刑,忘身殉于利。
逋迨八百万,空牍劳记注。
岁饷常不及,日究常不治。
文襄应简命,妥济受斯寄。
公知法御患,法疏患乃致。
诲盗在慢藏,覂驾在失御。
尽斥宿渔手,令民必躬输。
升斗举在公,庾储复官莅。
登积充旧典,罔耗有攸裕。
所羡亦不訾,陈因年相次。
户庸及公需,凡百资其出。
于时民乐生,朝廷无顾虑。
斡转一时机,扫荡滋深弊。
如器之阽倾,援拯暇不遽。
革茹谢苛猛,振蛊匪敛聚。
公薨五十年,遗政已莫据。
后继亦多贤,措设各有异。
溯惠不可诬,于久乃有祀。
庙貌欲追惟,岁月蔑省记。
公姓携绘影,按之求肖似。
外肖衷未然,有愧六二比。
才局负心胸,仁义具肝肺。
译文
送周文襄公的孙子廷器以画像来验证雕塑的复原归还原地吉水
江东广袤的土地上,亿万民众的生计都依赖于土地和粮食。
税收过多,导致百姓生活困苦,连一寸土地也不敢遗弃给国家。
太祖、太宗时期,赋税征收有时并不完备。
政府需要额外的资金支持,但贪污腐败的官员却趁机挥霍浪费国家财产。
长期的贪腐行为导致司法审判被忽视,人们为了私利而忘记自己的身份。
债务累积达八百万,但官府的记账却只是简单的记载。
每年的军粮支出常常不足,而日常管理又无法得到有效执行。
周文帝知道如何运用法律来预防和解决这些弊端。
教育盗贼在于宽容他们的错误,驾驭马匹在于控制它们的狂奔。
坚决清除所有贪污腐败的人,让老百姓亲自缴纳赋税。
每粒粮食都由你负责,你的积蓄再次成为官府的财物。
老百姓乐于过上安定的生活,朝廷上下也不必担心。
你扭转了局势的关键时机,彻底扫除了滋生腐败的深层次原因。
就像一把将要倾倒的酒壶,救援它需要及时迅速。
革茹请求严厉惩治贪污腐败,振除邪恶不在于聚敛钱财。
周文帝逝世已经五十年了,他的政绩已经无人可以继承。
继任者虽然都很优秀,但他们的做法各不相同。
周文帝对国家的恩惠是真实可信的,长久以来才有了祭祀。
现在庙宇中供奉的画像都是模仿他的肖像,然而他的真实面貌却难以找到。
虽然外表相似,但内心却不是真实的,这让人感到遗憾。
周文帝虽然胸襟广阔,但仍然缺乏仁义之心。
他虽然有才华和能力,但是却没有真正的心志和抱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