烈火见者畏,不谋天下同。
伊人燔庐菑,负母走焰中。
临难切至情,全爱出至穷。
天人斯通昭,寻熄从返风。
金躯兹销化,孝闻不可终。
可耻及泉誓,尚尔歌融融。
【注释】
《挽词·翟孝子允高》,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一首五言律诗。该诗以悲悼翟孝子为主旨,表达了作者对孝子的深切哀悼之情。全诗通过描绘翟孝子在火中救母亲的情景,展现了他的英勇无畏和深沉的爱意。同时,诗人也借此表达了自己的生死观和价值观。
【赏析】
此篇乃杜甫为嘉定翟孝子所作之挽词。诗中以烈火见者畏,不谋天下同为开篇,既揭示了火灾无情人有情的事实,也表明了作者对翟孝子舍身救母行为的高度评价和赞扬。
第二句“伊人燔庐菑”,则具体描绘了孝子在火中救母的壮举。这里使用了“燔”字来形容火焰,生动地展现了火势猛烈、难以扑灭的情景。而“菑”则是指烧坏的东西,进一步强调了火灾的破坏力。
接下来的第三四两句“临难切至情,全爱出至穷”,则是对孝子情感的真实写照。面对熊熊燃烧的大火,他毫不犹豫地冲向火场,用自己的生命去拯救母亲。这种至情至义的行为,正是杜甫所赞颂和追求的理想境界。
第五六两句“天人斯通昭,寻熄从返风”,则是对整个事件进行评断。虽然火灾最终被扑灭,但孝子的生命却因此结束。这既体现了自然的无情,也反映了人间的悲剧。然而,正是这种悲剧,更让人感受到了孝子身上所散发出的光芒,以及他对母亲的深厚感情。
最后一联“金躯兹销化,孝闻不可终”则是对孝子一生的评价。虽然他的生命已经消逝,但他的精神和行为却被人们永远铭记。他的孝行不仅为自己赢得了尊重和荣誉,也为后人树立了榜样。这种精神财富,将一直流传下去,激励着更多的人去追求高尚的道德品质和人生价值。
整首诗通过对翟孝子救母这一壮举的叙述和描写,展示了人性的伟大和美好。同时也表达了杜甫对生命的珍视和对亲情的深深眷恋。这首诗以其深刻的内涵和感人的情感,成为千古传诵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