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言债多能不愁,我今真作隔夜忧。天生吾舌尚可用,况有薄技供遨游。
但恐饥寒命所注,纵有衣食非人求。一家嗷嗷三十口,老母弱子将焉谋。
我欲卖却百亩田,不堪持作三年羞。不然计且无复之,请屏所爱不一留。
先卖几头子石研,不爱墨花绣涩春云流。次卖商尊父丁篆,不爱宝色剥落夔龙纠。
次卖西山梅花二十亩,不爱春湖草阁临青浮。最后卖却山雨之飞楼,不爱松风梧月芙蓉秋。
如此不足办吾事,天实为之吾何尤。人年四十老将至,譬如已死亦即休。

【注释】

  1. 南归 :指作者南归故里,回乡后心情郁闷。戏为长句,即作诗解嘲。
  2. 能不愁:能不忧虑吗?
  3. 我今真作 :我现在已经真的成了。
  4. 隔夜忧:夜不能寐的忧愁。
  5. 天生吾舌 :天生我有口才,还能说话。
  6. 况有薄技供遨游:何况我还有一点技艺可以供我遨游(自娱)。
  7. 但恐饥寒 :只是恐怕饥饿和寒冷会困扰我们全家。
  8. 纵有衣食 :即使有了衣食,也不应是别人所求的(指他人不会来索取,自己应自给自足)。
  9. 一家嗷嗷 :一家人口众多而生活困苦。
  10. 三十口 :指家中共有三十口人。
  11. 老母弱子 :指年老体衰的母亲,年幼无知的儿子。
  12. 将焉谋 :将如何谋生呢?
  13. 我欲卖却 :我打算卖掉。
  14. 百亩田 :一百亩土地。
  15. 不堪持作三年羞 :不值得用三年时间来耕种,因为收入不足以维持生活。
  16. 计且无复之 :打算就此结束,没有其他的办法了。
  17. 请屏所爱不一留 :请让我保留一些喜爱的物品,不要全部卖掉。
  18. 先卖几头子石研 :先卖掉几方砚台。
  19. 不爱墨花绣涩春云流 :不喜欢这些带有墨迹花纹的砚台,因为它们显得陈旧,如同春天的云彩。
  20. 次卖商尊父丁篆 :然后卖掉酒壶上的铭文(商尊),因为那些铭文已经模糊不清。
  21. 不爱宝色剥落夔龙纠 :不喜欢这些颜色鲜艳、雕琢精美的装饰品,因为这些装饰品已经破损脱落。
  22. 次卖西山梅花二十亩 :然后卖掉西山的二十亩梅花园(用来卖钱)。
  23. 不爱春湖草阁临青浮 :不喜欢这个位置在春湖边的草堂(用来卖钱)。
  24. 最后卖却山雨之飞楼 :最后卖掉山顶的飞檐楼台(用来卖钱)。
  25. 不爱松风梧月芙蓉秋 :不喜欢松树林中的风声,梧桐树下的月光,以及秋天盛开的荷花。
  26. 如此不足办吾事 :像这样的收入还不足以应付我家的开销。
  27. 天实为之吾何尤 :上天安排这一切,我有什么可抱怨的呢?
  28. 人年四十老将至 :我已经到了四十岁,人老了。
  29. 譬如已死亦须休 :就像已经死去的人也要休息一样,人生也到了尽头,就应该结束了。
    【赏析】
    此诗作于诗人晚年,当时他已归故里,心情抑郁,所以以自嘲的形式写下这首诗。全诗一气呵成,语言平易自然,风格朴实无华,充分体现了苏轼豪放不羁的个性和旷达洒脱的精神境界。
    首联“人言债多能不愁,我今真作隔夜忧”,开篇便说人言可畏,债多难还,然而我却无忧无虑,反而成了一夜未眠的忧愁。这一转折既表达了诗人对世俗偏见的不屑一顾,也透露出他对自身困境的无奈和感慨。“天生吾舌尚可用,况有薄技供遨游。”这一句则是对自我才能的一种自信表达。尽管面临困境,诗人并未丧失信心,反而认为自己还有余力进行文学创作,这种积极乐观的态度令人钦佩。
    颔联“但恐饥寒命所注,纵有衣食非人求”承接上句,进一步表达了诗人对命运的担忧和无奈。他担心即使有衣食之财,也不会有人前来索求,只能自己承受生活的艰辛。这一部分揭示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无助和悲凉。
    颈联“一家嗷嗷三十口,老母弱子将焉谋”则具体描绘了诗人家庭的现状。家中人口众多而生活困苦,老母亲年迈体衰,年幼的儿子无人照料,这一切都让诗人感到心力交瘁。这两句诗通过对比的方式,生动地展现了诗人家庭的窘迫和无助。
    尾联“我欲卖却百亩田,不堪持作三年羞”更是诗人无奈之举的具体表现。他打算卖掉百亩田地,以此来度过难关。然而,这样做却让他感到羞愧不已,因为他觉得这样的举动无法挽回自己的声誉和尊严。
    整首诗以自嘲的方式展示了诗人面对困境时的无奈与坚韧。他虽然身处逆境,却依然保持着乐观的心态,用自己的才华和努力去应对生活的挑战。这种不畏艰难、积极向上的精神正是苏轼个性的真实写照,也是这首诗得以传世的重要原因之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