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泉鳞石照无泥,细草青蒲意欲齐。
寂寂坐溪看雨到,亭亭驻勒近莺啼。
社中诗友惊频换,湖上山名问不迷。
兴发便须呼笔札,酒酣欹侧雁行题。

鉴泉鳞石照无泥,细草青蒲意欲齐。

寂寂坐溪看雨到,亭亭驻勒近莺啼。

社中诗友惊频换,湖上山名问不迷。

兴发便须呼笔札,酒酣欹侧雁行题。

译文:

鉴泉如鳞石般晶莹剔透,细草青蒲似乎在争奇斗艳。寂静地坐在溪边观看雨落,亭亭玉立的柳树停歇在鸟鸣声中。在社中的朋友经常更换,湖上的山名也不觉得迷茫。心中涌起兴致便要挥毫泼墨,酒至半酣斜倚在纸上题写。

注释:

  1. 鉴泉:指镜湖上的鉴湖水面,清澈见底。
  2. 鳞石:形容水质清澈透明,像鱼的鳞片一样闪烁。
  3. 细草青蒲:指小草和蒲苇等植物,生机勃勃。
  4. 意欲齐:想要一同生长的意思。
  5. 寂寂:安静的样子。
  6. 坐溪:坐在溪边。
  7. 雨到:雨落下的景象。
  8. 亭亭:形容人或物挺拔的样子。
  9. 驻勒:停下来休息。
  10. 社中:指文人雅士聚会的地方,即文会馆。
  11. 诗友:指的是诗人朋友。
  12. 湖上山名:指位于镜湖之滨的山。
  13. 问不迷:表示对山名并不感到迷惑。
  14. 兴发:兴致勃发。
  15. 便须:就必须要。
  16. 呼笔札:挥动毛笔写字。
  17. 酒酣欹侧:喝得醉醺醺,斜倚着身子喝酒。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在三部兵部韵律诗中的第一首。全诗以描绘自然景色为主,通过对镜湖、细草、青蒲等景物的细腻描写,展现了一种静谧而优美的意境。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于生活、自然以及友情的深刻感悟。

第一句“鉴泉鳞石照无泥,细草青蒲意欲齐”描绘了镜湖的清澈和周围环境的宁静。这里的“鳞石”和“照无泥”都暗示了一种纯净无暇的自然之美。而“细草青蒲意欲齐”则形象地描绘了春日里万物复苏、生机盎然的景象。整句诗通过这些生动的细节,营造出一幅和谐而优美的画面。

第二句“寂寂坐溪看雨到,亭亭驻勒近莺啼”进一步拓展了这种意境。在这里,作者不仅关注了自然景观的变化,还融入了对时间和情感的体验。“寂寂”传达出一种寂静而又深沉的感觉,而“雨到”则带来了一种清新而湿润的气息。此外,作者还将自己与大自然紧密相连,仿佛能感受到鸟儿的欢歌和雨滴的轻舞,使得整个画面更加生动。

第三句“社中诗友惊频换,湖上山名问不迷”继续深化了这种意境。这里的“社中诗友”可能是指文人雅士聚集的地方,而“惊频换”则表达了他们对新事物的好奇和期待。至于“湖上山名”,可能是对某个著名景点的称呼。而“问不迷”则强调了对这些美景的熟悉和亲切感,让人不禁陶醉其中。

第四句“兴发便须呼笔札,酒酣欹侧雁行题”则是对前面诗句的总结和升华。在这里,作者将内心的激动和灵感表达得淋漓尽致。通过“呼笔札”这一动作,表现出了挥笔泼墨的豪迈气概。而“酒酣欹侧雁行题”则将这种情感推向了高潮。这里的形象比喻,不仅展现了作者的艺术才华,也体现了他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精神境界。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画面和丰富的情感,展现了一种静谧而又充满生机的自然美。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生活、自然以及友情的深刻感悟,给人以启示和思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