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深灯火下斋宫,路转西岩却向东。
四塞河山今古在,诸陵云雾往来同。
烟丛簇簇溪藤暗,秋叶萧萧岭树红。
独愧两都词赋手,玉堂椽笔待名公。
【注释】:
己亥中元陪祀山陵道中奉和杨学士先生韵四首
己亥年(1095)中元节,皇帝亲自祭祀山陵,诗人在途中奉和杨学士的诗。
夜深灯火下斋宫,路转西岩却向东。
【赏析】:
这是第一首。“夜深灯火”句,写出了时间是在深夜,地点在斋宫,作者正在灯下写诗。“路转西岩”句,点出了诗人所处之地——从斋宫向西路走时,已经转到西边的岩石上,再往东走,就是山陵所在地。此两句为倒装句法,突出了诗人行走之艰难曲折。“却向东”,既表明诗人是向东走的,又暗示出他心中所想的是东边。
四塞河山今古在,诸陵云雾往来同。
【赏析】:
这是第二首。“四塞河山”句,写出了诗人所见之景——四周都是被河山环绕着的。“今古在”,说明诗人所见之处,既是古代的所在,又是现代的所在;既有历史的沉淀,又有现实的风貌。“诸陵”句,写出了诗人所感之境——诸陵的云雾,似乎在不断地来来往往。这里,“诸陵云雾”是指历代帝王的陵墓周围的云雾变幻莫测,而“往来同”,则表明这些云雾虽然不断来来往往,但都只是围绕在诸陵周围而已。“诸”字在这里有泛指之意,不是指具体的几个帝王陵墓,而是泛指所有帝王的陵墓。
烟丛簇簇溪藤暗,秋叶萧萧岭树红。
【赏析】:
这是第三首。“烟丛簇簇”句,写出了诗人所看到的景象——烟雾缭绕之中,长满了丛丛簇簇的藤萝灌木。“溪藤暗”,说明藤萝灌木生长在溪边的小路上,遮住了道路,让人感到十分昏暗。“秋叶萧萧”句,写出了诗人所见之景——秋天到来之后,山上的树叶开始变红,发出阵阵萧瑟的声响。
独愧两都词赋手,玉堂椽笔待名公。
【赏析】:
这是第四首。“独愧两都”句,写出了诗人内心的感慨——因为自己没有才华而被贬谪到偏僻的地方去了,只能惭愧地感到自己像“两都”(即京都长安和洛阳)中的词人那样有才华。“玉堂”句,写出了诗人对朝廷的期望——希望能够得到朝廷重用,像翰林学士那样的官位。“椽笔”句,写出了诗人对未来的憧憬——希望有一天能够得到朝廷的青睐,成为一名名公巨卿。这两句是说:我自叹不如两都中的词人,但我期待着有一天能够像翰林学士那样受到皇帝的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