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头残梦不成酣,似觉薰风为指南。
官烛罢烧犹有月,朝衣初脱尚余岚。
回鞭懒赴城东宴,挥麈聊同石上谈。
记得曩时曾宿地,翠微深处一禅庵。

己亥中元陪祀山陵道中奉和杨学士先生韵四首

马头残梦不成酣,似觉薰风为指南。

官烛罢烧犹有月,朝衣初脱尚余岚。

回鞭懒赴城东宴,挥麈聊同石上谈。

记得曩时曾宿地,翠微深处一禅庵。

注释:

(1)己亥中元:指农历六月十五的中元节。

(2)陪祀:陪同祭祀,参加祭祀活动。

(3)薰风:温暖的风,这里指夏天的风。

(4)指南:指南针,古代用于导航的工具,此处可能是指指引方向。

(5)宫烛:指宫廷中的蜡烛,这里指夜晚的照明。

(6)朝衣:早晨穿的衣服,这里指祭祀时的祭服。

(7)回鞭:回马,表示停下或返回的意思。

(8)挥麈:挥动麈尾,一种手杖,这里指用手杖指点江山。

(9)禅庵:禅宗寺庙的小屋,这里指一处幽静的地方。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中元节祭祀活动及诗人个人情感的作品。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自己的所见所感,通过对比、拟人等手法,展现了自己对于中元节的独特看法以及对过去经历的回忆。

诗的第一句“马头残梦不成酣,似觉薰风为指南”描绘了诗人在祭祀活动中,仿佛置身于梦中的情景。这里,诗人将自己比作梦中的人,而马头则象征着祭祀的场景,表达了自己在祭祀活动中的恍惚状态。同时,诗人还巧妙地将“薰风”作为指引方向的工具,暗示了自己对于未来的迷茫和期待。

第二句“官烛罢烧犹有月,朝衣初脱尚余岚”则是对前一句的延伸和补充。诗人继续描绘了祭祀现场的情景,官烛熄灭后,仍然有月光洒落,而刚刚脱下的祭服上还残留着山岚的气息。这里,诗人运用了对比和拟人的修辞手法,将自然景色与人的情感紧密结合在一起,展现了自己对于大自然的敬畏之情。

第三句“回鞭懒赴城东宴,挥麈聊同石上谈”则进一步描绘了诗人内心的感受。他不愿前往城中的宴会,而是选择在石上与朋友挥麈谈心。这里的“回鞭”形象地描绘了诗人驱马前行的动作,而“挥麈”则展现了他与朋友之间的亲密关系。同时,诗人还用“聊同”一词表达了自己对友情的重视和珍惜。

第四句“记得曩时曾宿地,翠微深处一禅庵”则回到了诗人的个人经历。他想起了过去曾经在某个地方住过一段时间,那里有一座翠绿的山峰,深处隐藏着一处禅庵。这句诗既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的怀念,又展现了自己对于自然的向往和追求。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自己在中元节祭祀活动中的内心感受,以及对于过去经历的回忆和思考。诗人通过对比、拟人等手法,将自己的情感与自然景色紧密联系在一起,展现了自己对于生活的独特见解和感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