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三赴四陵朝,又逐诸公一举镳。
龙尾道瞻回辇近,马蹄尘送入山遥。
天开野色川原净,日出城头雾雨消。
无数晚花秋树里,未须风物向春饶。

【注释】

己亥:即元和九年。中元节为农历七月十五日,是民间祭祀祖先的节日。山陵:山陵墓地。奉和杨学士先生韵四首:应和诗人杨凝之的四首诗。先生:对杨凝之称。

【赏析】

元和九年(804)八月,作者任监察御史分司东都。九月,他与同官刘禹锡一起奉和杨凝之的《奉和凝之侍御中元日观文华阁游人归》诗四首。这首诗就是应和其中的一首,其时作者正在赴洛阳途中。

“十年三赴四陵朝,又逐诸公一举镳。”这二句写自己多次到过四陵(太庙、太社、太稷、太牢),并曾与同僚相随而游。“又”字表明这种出游并不是出于什么特殊原因,而是由于公务在身,不得不去。“龙尾道瞻回辇近”,意思是说在龙尾道上,皇帝的车驾已驶近了,这是说皇帝的车驾已到洛阳附近。“马蹄尘送入山遥”,是说自己从山下驰向山上,尘土滚滚,扬起很长很远,说明距离已经相当遥远了。“天开野色川原净,日出城头雾雨消。”前句描写登高所见景色,后句描写入城所见景色。“野色川原”指广阔的郊野。“开”字有开拓的意思,“天开”指天空出现一派晴朗景象。“净”字用得十分传神,写出空气清新明净,没有一丝尘埃。“日出城头雾雨消”,是说太阳出来了,云雾散去了。“无数晚花秋树里,未须风物向春饶。”“无数晚花秋树”指洛阳郊外的树木花草。“未须风物向春饶”是说不必为洛阳的春天而高兴,因为洛阳虽然风光秀丽,但在此时却正逢寒食节,所以人们不能像平常那样欣赏春光了。

写得清丽自然,不事雕琢。前两句叙事写景,后两句抒情议论。全诗一气呵成,毫无拖沓之处。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