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庸东下接榆关,千尺层城万仞山。
秋有桑麻生事足,夜无烽火戍楼闲。
帐前貔虎知严令,岁晚风霜识壮颜。
略试一方经济手,归来重补旧朝班。
注释:
居庸关东接榆关,高达千尺的城墙和万丈高山相连。
秋天有桑麻可以种植,生活足够充实,夜晚没有烽火台的巡逻声,戍楼也空闲着。
营帐前勇猛的貔貅(传说中的一种猛兽)知道严令,年老的将军识得壮士的风采。
略试了一方的治理经济之能,归来后可以补充旧朝官员的班次。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送别诗,表达了诗人对友人出镇蓟州的祝福与期许。
首联“居庸东下接榆关,千尺层城万仞山。”描绘了居庸关的地理位置及其壮观的景色。居庸山位于昌平县北,地势险要,自古以来就是军事重地。榆关则是明长城的重要关口之一。这里的“千尺层城”形容城墙陡峭高耸,而“万仞山”则进一步强调了其险峻的程度。
颔联“秋有桑麻生事足,夜无烽火戍楼闲。”则是对蓟州生活状态的描绘。在秋天,这里有着充足的桑麻等农作物,足以满足人们的生活所需;而在夜晚,则没有战火烽烟的威胁,戍楼也显得格外宁静。这两句诗通过对比的方式,展现了蓟州的和平与繁荣。
颈联“帐前貔虎知严令,岁晚风霜识壮颜。”赞美了将领的英勇和坚韧。貔虎是一种凶猛的野兽,象征着勇猛和威严。这里用来形容将领如同貔虎般勇猛,能够严令士兵严守岗位,抵御外敌。而“岁晚风霜识壮颜”则表达了岁月流转,但将领的壮志豪情依然如故,不减当年。
尾联“略试一方经济手,归来重补旧朝班。”则是对友人的期望和祝福。这里表示希望他能够在治理地方的过程中展现出卓越的才能,为国家做出贡献。同时,也希望他回到朝廷后能够恢复旧时的职位和地位。
整首诗通过对居庸关及其周边地区的描绘,展现了蓟州的美丽与和平,同时也表达了对友人的祝愿和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