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岳山高鸿雁稀,荆溪水深鱼蟹肥。
此身若问归何处,我已无家何处归。
【解析】
此题考查的是诗歌的赏析。解答此类题目需要我们在读懂原诗的基础上,结合题目中给出的注解和要求进行分析。本题要求“对下面这首诗逐句释义”,所以答题时,我们应先分析诗句的意思,然后再将诗句的意思与注解联系起来,最后进行赏析。如“衡岳”“荆溪”是地点,“山高”“水深”是自然景象,“鸿雁稀”“鱼蟹肥”是描写景物,“无家何处归”是作者的感慨。
【答案】
衡岳:衡山,在今湖南衡阳附近。衡山以山势雄伟著称于世,山上有著名的南岳大庙。
漫兴:闲适地写些诗词,抒发感情。
四首:指唐代王维《辋川别业》中的四首《辋川暮归图》。这是一首描绘辋川风光的七言绝句组。
衡岳山高鸿雁稀,荆溪水深鱼蟹肥。
衡山:在今湖南省衡阳市以南。
荆溪:在今陕西省凤翔县东南。
鸿雁稀:鸿雁稀少。
荆溪水深:指溪水深流,鱼类多。
鱼蟹肥:指水中的鱼虾蟹鳖肥美。
此身若问归何处,我已无家何处归:“此身”二句:我如果询问自己的归宿在哪里,那我也不知道自己究竟属于什么地方了。
赏析:
首联从眼前实景入手,用衡山、荆溪两处地名,点出“漫兴”的题材。衡山为五岳之一,位于湖南省衡阳市南,海拔1300米;而荆溪则发源于陕西省凤翔县东南的太白山脉,流经陕西、甘肃两省,在宝鸡县东汇入渭河。这两句的意思是:站在衡山脚下回望荆溪之畔,只见山峦叠翠,层林尽染,绿树丛中不时传来鸟儿啼叫之声,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而眼前的江水却是波涛汹涌澎湃,水色浑黄。诗人面对这样的美景,不禁想起自己漂泊在外的处境。此时他的心情十分矛盾,一方面欣赏眼前的美景,另一方面又感到前途渺茫。因此,他不由得发出了“此身若问归何处?已无家何处归”的感叹。
颔联由上启下,写眼前的景色。衡山高耸入云,山腰云雾缭绕;荆溪水流湍急,两岸水草丰茂。这两幅画面,一山一水,相映成趣,构成了一幅美丽的图画。然而,在这美丽的山水之间,却找不到自己的踪迹,诗人不禁产生了“此身若问归何处,已无家何处归”的感叹。
颈联由前两联的描写转入议论。这里,诗人并没有直接抒情或议论,而是通过设问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感。这一设问,既表达了自己对故乡的思念之情,也透露出自己对前途的担忧之意。
尾联紧承颈联而来。这里的“漫兴”已经不仅仅是指闲适地写些诗词,而是指抒发自己的感慨。诗人在欣赏了眼前的美景后,不禁感到人生短暂、时光荏苒。因此,他不禁发出了“此身若问归何处?已无家何处归”的感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