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日进一胙,君食不得尝。
谗言岂无端,儿罪诚有名。
儿心有如地,地坟中自伤。
儿生不如犬,犬得死君傍。
天地岂不广,日月岂不光。
悲哉复何言,一死以自明。
【注释】
申生怨:指晋献公的太子申生被诬陷为谋害其君的乱臣贼子,被逼自尽的故事。
进一胙:进献上祭肉。胙(zhòu),祭祀用的肉。
谗言:恶意中伤的话。
儿罪:儿子的罪恶。
地心:比喻内心痛苦。
犬傍:指狗旁边。
天地:指天地广大,日月光明。
【赏析】
《申生怨》选自《乐府诗集》,这是一首讽刺诗,以申生冤死的故事为题材,揭露了昏庸无道、滥杀无辜的暴君的罪行。
首句“十日进一胙”,意思是说,献肉之日,天子亲自到太庙,把祭肉分赐百官。这两句写申生的不幸遭遇,他进献供品之后,就遭到陷害,被迫自尽。
次句“君食不得尝”。君王吃供品时,申生没有份,不能尝一口,说明他是无辜受牵连的受害者。
三至六句“谗言岂无端?儿罪诚有名。”是说,申生没有做任何坏事,只是被人陷害。“儿罪”指申生,说他犯了罪;“诚有名”是说确有其事,罪名成立。但申生是无辜受害的人,所以申生自己感到冤枉。这几句表现了申生的冤情,也反映了当时政治腐败、司法黑暗的社会现实。
最后两句“儿心有如地,地坟中自伤。”是说,申生心里痛苦得像土地一样,他挖了一个土坑把自己埋了。这里通过申生的内心独白,表达了他对当时社会的不满和对正义的渴望。
全诗在描写申生冤死的同时,也反映了人民的苦难和要求正义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