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门昼开齐犬吠,蒯生相人先相背。古来鸟尽良弓藏,近时刎颈陈与张。
功成四海身无地,归楚楚疑归汉忌。极知犹豫成祸胎,时乎时乎不再来。
君王恩深辩士走,淮阴胸中血一斗。妇人手执生杀机,赤族不待君王归。
君王归,神为恻。独不念秋毫皆信力,舍人一嗾彭王殂。
淮阴之辞真有无?噫吁!淮阴之辞真有无?

以下是对《淮阴叹》的逐句解释:

  1. 诗节一:营门昼开齐犬吠,蒯生相人先相背。
  • 解析:营门在白天就打开,齐地的狗就开始吠叫,暗示着局势的紧急和形势的紧迫。
  • 注释:营门,古代军队的指挥部或哨所。“昼夜”表明战事紧张。”蒯”指蒯通,西汉著名辩士。“相人”可能是指预测形势或占卜。”先”意味着首先或提前。
  • 译文:营门敞开,齐地的狗开始狂吠,蒯通预测形势会先有变化。
  • 赏析:这一节通过描绘军事场景的紧张气氛来预示接下来的变局。
  1. 诗节二:古来鸟尽良弓藏,近时刎颈陈与张。
  • 解析:这里提到历史上的“鸟尽弓藏”和最近的“刎颈之交”。
  • 注释:这里的“鸟尽弓藏”比喻因功高盖主而遭到排挤,而“刎颈之交”则形容深厚的友情。
  • 译文:自古以来,有功之人往往难以善终;近时,像陈平、张耳这样生死与共的朋友也可能被怀疑。
  • 赏析:这一节反映了历史中忠诚与背叛的主题,以及人际关系中的复杂性。
  1. 诗节三:功成四海身无地,归楚楚疑归汉忌。
  • 解析:描述了一个人功成名就之后所面临的困境和猜疑。
  • 注释:这里的“四海”指的是天下或四方。“身无地”意味着没有容身之处。“归楚”可能是指回归楚国。“楚”是战国时期楚国的代称。“归汉”指回归汉朝。”忌”表示嫉妒或猜疑。
  • 译文:功成之后,四海之内无人可容,甚至怀疑自己是否该回到楚国还是汉朝。
  • 赏析:这一节表达了权力斗争中的不确定性和内心的矛盾。
  1. 诗节四:极知犹豫成祸胎,时乎时乎不再来。
  • 解析:强调犹豫不决可能导致灾难性后果。
  • 注释:“时乎时乎”是一种反复的说法,强调时间的宝贵和不可重复。
  • 译文:深知犹豫会带来灾难,时机一去不复返。
  • 赏析:这句诗强调了决策的重要性和时效性。
  1. 诗节五:君王恩深辩士走,淮阴胸中血一斗。
  • 解析:这里提到了君主的恩惠让善于辩论的人离去,以及淮阴侯(韩信)内心的痛苦。
  • 注释:“辩士”指的是擅长辩论的人。“走”可能是指离开或逃亡。“淮阴”是韩信的封号。“胸中血”可能是指韩信心中的愤怒或悲伤。
  • 译文:君主的恩惠让人心生感激,但淮阴侯心中充满了愤怒和悲痛。
  • 赏析:这节诗表达了忠诚与背叛、感恩与怨恨之间的冲突。
  1. 诗节六:妇人手执生杀机,赤族不待君王归。
  • 解析:描述了妇女手中的生杀大权,暗示政治上的残酷。
  • 注释:“妇人”在这里象征着权力者的女性亲属或亲信。“手执生杀机”可能是指掌握着决定生死的权力。“赤族”指的是整个族群或家族。“不待君王归”表明这种权力不受控制,随时可能爆发。
  • 译文:妇女手中握着决定生死的大权,整个族群的命运都取决于君王归来的那一刻。
  • 赏析:这节诗揭示了权力斗争中的无情和暴力。
  1. 诗节七:君王归,神为恻,独不念秋毫皆信力,舍人一嗾彭王殂。
  • 解析:描述了君王归来后的场景,以及他的担忧和不安。
  • 注释:“神为恻”表达了君王内心的痛苦和不安。“独不念”表示君王独自没有想到。“秋毫”指极其微小的东西,用来形容考虑不周。“信力”可能是指信念的力量。“舍人一嗾”指的是巫师或巫术的力量。“彭王殂”可能是指彭王的死亡。
  • 译文:君王归来,内心深感痛苦,只担心秋毫之间的事情都会因为信念的力量而改变。
  • 赏析:这节诗表达了君王归来后的焦虑和担忧。
  1. 诗节八:淮阴之辞真有无?噫吁!淮阴之辞真有无?
  • 解析:这是对前文内容的总结和提问,反映了作者对淮阴侯言论真实性的质疑。
  • 注释:这两句重复了“淮阴之辞真有无?”的问题,表达了对淮阴侯言论真实性的质疑。“噫吁”是一种感叹的语气表达。
  • 译文:淮阴侯的言辞真是可信吗?真的可信吗?
  • 赏析:这节诗提出了一个问题,引发了对历史人物言论真实性的思考。

《淮阴叹》不仅是一首充满历史色彩和哲思的作品,也是李东阳借历史人物和事件来表达他对政治斗争、人性和历史的深刻理解和批判的重要作品。这首诗通过对历史事件的回顾和思考,传达了深刻的哲理和人生智慧,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思想深度。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