卿勿言,朕自思,南诏覆师君不知。卿勿忧,朕自保,范阳弄兵苦不早。
卿邪谁邪高与杨,非姚非宋还非张。有言如此尚不用,岂有药石针膏肓。
君不见咸阳老人能直谏,何曾得睹君王面。

【解析】

此诗是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这首诗作于天宝十四年(755)春天,当时安史叛军正攻陷长安,玄宗仓惶逃往四川。

其一:

“卿勿言”,不要说话,诗人用反问的修辞手法,表明自己要直接表白内心的意思。

其二:

“朕自思”,我正在考虑,“南诏”“覆师”,“不知”指不知道南诏的情况;“卿勿忧”“朕自保”,你不要担心,“范阳弄兵苦不早”,我要想办法保住自己的安全,“弄兵”暗指安史之乱,“苦不早”即“何不早”。

其三:

“君邪谁邪高与杨”,你是谁呀,“高与杨”,指代安禄山。“非姚非宋还非张”,不是姚元崇、宋璟、张说这些贤相,他们都没有能挽救国家危难。“有言如此尚不用”,“言”指建议,“如此”指上述这些人的建议。“岂有药石针膏肓”,哪有良药能治愈心腹的疾病,比喻无法救治,“药石”和“针膏肓”都是治疗的方法,而这里指代的是救国救民的方法。

其四:

“君不见咸阳老人能直谏,何曾得睹君王面。”你看,咸阳的老人都能直言劝谏,怎么就没有人见过君王呢!这里指唐玄宗,意思是希望唐玄宗能够听取忠言,改正错误。

【答案】

译文:

你不要再说了,我想亲自表白我的想法。南诏军队已经把你们打得大败了,你不知道吗?你不必担心,我会保护好自己的安全,范阳的军队太早地叛乱了。

你是什么人啊,是高力士还是杨国忠,又不是姚元崇、宋璟、张说,这些人都没有办法挽救国家危难。

你看见过什么好的建议吗,怎么就没有人见过皇上一面呢?

赏析:

此诗前六句为第一段,主要写诗人对安史之乱的看法。首句以反问语气发问,表明自己将直接表白内心的意思。第二句点明诗人正在考虑安史之乱的问题。第三句承上启下,表示诗人并不担忧自己的命运。第四句以范阳的兵力叛乱为喻,暗示安史之乱已经不可避免。末两句为第二段,写诗人希望唐玄宗能够听取忠言,改正过错。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