戚里婿,城贵妃。社内侍,董丞相。无私交,难共事。台兵不待章奏批,丞相出城君不知。
丞相出,天下惑。君不知,竟何国。

【注释】

戚里:指中书省。“戚里”为中书省的别称。

婿:指宰相张柬之。

城贵妃:指武则天。

社内侍:指魏元忠,他是御史大夫,负责监察百官,相当于监察部门的领导,所以用“社内侍”来称呼他。

董丞相:指张柬之子张易之、张昌宗,因二人与太平公主通奸,被贬出京,史称“二张”。

无私交,难共事:因为张柬之与他们没有私人关系,所以难以和他们一起共事。

台兵:皇宫警卫部队。章奏:皇帝颁发的文书。批,批复。

君:指唐高宗李治。

丞相:指张柬之。

天下惑:天下的人都迷惑不解。

国:指国家。

【赏析】

这是一首讽刺诗,诗人借武则天宠幸张氏兄弟而排挤魏元忠的故事,揭露了张柬之等人专权误国的行为。诗中“君不知”,是说人们都不知道真相。

诗一开头,写武则天宠幸张氏兄弟,冷落了魏元忠,使宫廷内部产生矛盾。接着,写魏元忠对张氏兄弟的强烈不满和愤懑不平。“戚里婿”、“城贵妃”,都是对张柬之的隐晦的讽刺,意即你是中书令,又是皇妃的丈夫,你却如此专权,把朝廷弄得乌烟瘴气。“无私交,难共事”,进一步揭露了张柬之与他们没有私交,不能同他们共事。这里用了夸张的手法,突出了张柬之专权的严重性。下面写武则天听信谗言,将魏元忠贬出京城,并怀疑他与张氏兄弟勾结,使他身陷囹圄。诗的最后四句,点明主题,揭露了武则天的昏庸和张柬之等人的专权误国。武则天听信张氏兄弟的挑拨,认为魏元忠是“私交”,因此不让他回朝,这本身就说明她是个糊涂虫;而当有人告发魏元忠与张氏兄弟串通一气时,武则天竟信以为真,把他打入监牢,这更说明她是个糊涂蛋。由于武则天听信了张氏兄弟的挑拨,不仅使魏元忠受到冤屈,而且使得国家政治更加混乱,人民更加痛苦。

以辛辣的笔触揭露了武则天和张柬之专横跋扈、滥用威刑、排斥异己、迫害忠良的政治黑暗现象。在艺术上,这首诗采用了对比的手法,通过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揭露了问题的本质,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