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苍雾连空,冉冉月堕水。
飘飖双鬓风,恍惚无定止。
轻帆不用楫,惊浪长在耳。
江湖日浩荡,行役方未已。
羁栖正愁绝,况乃中夜起。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白的《夜泊牛渚怀古》。全诗如下:

夜过邵伯湖,苍苍雾连空。
冉冉月堕水,飘飖双鬓风。
恍惚无定止,轻帆不用楫。
惊浪长在耳,江湖日浩荡。
行役方未已,羁栖正愁绝。
况乃中夜起,心随明月灭。

译文:
夜晚路过邵伯湖,四周一片苍茫的雾气笼罩着天空。月亮缓缓地落入水面,我仿佛感到自己的双鬓被微风吹拂。恍惚间我无法确定自己的位置,只能随风漂泊。轻轻的船帆不需要船桨划动,而波涛汹涌的声音却一直响彻耳边。广阔的江湖每天都在不断地扩展,而我却在旅途中不停地奔波。羁旅的生活让我感到无比的孤独和忧愁,更何况还是在这深夜时分突然醒来。

赏析:
这首诗是李白在夜晚经过邵伯湖时所作,表达了他对自然景色的热爱和对人生旅途的感慨。全诗以夜泊邵伯湖为背景,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画面,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忧虑。

首句“夜过邵伯湖”点明了时间和地点,为后文的描写奠定了基础。接着,作者通过描绘月光、烟雾等自然景象,营造出一种朦胧而神秘的氛围。这种氛围不仅烘托出诗人内心的孤寂,也为下文的情感抒发埋下伏笔。

第二句“冉冉月堕水”运用了动态描写,将月亮缓缓落入水中的情景展现得生动而形象。同时,这句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失落与迷茫,因为月亮的坠落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美好瞬间转瞬即逝。

接下来的句子中,“飘飖双鬓风”进一步描绘了诗人的外貌特征以及内心感受。这里的“双鬓”指的是诗人的两鬓发丝,而“飘飖”则形容它们随风摇曳,给人一种飘逸、自由的感觉。然而,这样的感觉背后却是诗人内心的无奈和困惑。他觉得自己像被风吹拂的草木一样无法自主,只能任由命运摆布。

第四句“恍惚无定止”则是对前一句的深化和拓展。诗人在夜色中感受到的迷茫与不确定感愈发强烈。他无法确定自己的位置,就像被风吹拂的双鬓一样无法把握方向。这种迷茫和不确定感正是诗人内心深处的焦虑与挣扎的真实写照。

第五句“轻帆不用楫,惊浪长在耳”,继续描绘了夜泊邵伯湖的景象。虽然船帆轻盈,但仍需用力划动才能前行,而周围的惊涛骇浪却始终伴随着船只。这一句既展现了大自然的威力,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恐惧与不安。他害怕惊涛骇浪会将自己吞噬,因此更加珍惜眼前的平静时光。

第六句“江湖日浩荡,行役方未已”则从时间的角度对整首诗进行了总结。这里提到的“江湖”可以理解为广阔无垠的世界或人生旅程。诗人用“日浩荡”来形容世界之大无边无际,同时也暗喻人生道路漫长且充满挑战。而“行役方未已”则表明尽管诗人已经经历了漫长的旅途,但仍然没有停止脚步。这句话体现了诗人对未知旅程的渴望以及对不断探索的执着精神。

最后两句“羁栖正愁绝,况乃中夜起”则进一步揭示了诗人内心的痛苦与挣扎。他原本已经厌倦了羁旅之苦,更无法忍受深夜的孤独和无助感。此时他的内心充满了愁绪和绝望,甚至觉得连明月的光芒也失去了意义。这几句诗充分展现了诗人内心的痛苦、孤独与无助,同时也反映出他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

这首诗通过对夜泊邵伯湖的场景进行细腻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赞美以及对人生困境的深深感悟。整首诗既有丰富的情感表达,也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堪称唐诗中的佳作。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