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维乙未月丙戌,青天无云月东出。
舟人喧豗夜涛发,翻沙转石纷出没。
是时水浅舟在地,闸门崔嵬昼方闭。
闸官醉睡夫走藏,仓卒招呼百无计。
民船弃死争赴闸,楫倒樯摧动交碎。
舟人号豗乞性命,十里呼声震天地。
我时兀坐惊舂撞,揽衣而起心彷徨。
同行无人仆隶散,独与船月相低昂。
攀崖陟磴不得上,咫尺如在天一方。
流行坎止信有数,向来蔑视淮与江。
霜风欺人衣袂薄,呼童酌酒累数觞。
灯残酒醒闸亦过,北斗堕地天茫茫。

【解析】

此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诗的标题、作者、内容概括、主题思想、艺术手法和语言风格等。然后根据题目要求逐一分析即可。本诗是南宋诗人陆游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此诗写于宋孝宗隆兴元年(1163)冬,当时作者任荆南总干官。诗中通过描写水闸的情景,反映了百姓生活困苦,表达了作者忧国忧民的感情。全诗八句,每四句为一组,第一组写水涨船低,闸上人喧;第二组写闸门关闭,闸官熟睡;第三组写百姓争渡,船毁人伤;第四组写夜深风紧,呼救无门;第五组写诗人惊坐起、心彷徨。全诗构思精巧,层次井然,感情起伏跌宕。

【答案】

译文:

日维乙未月丙戌,青天无云月东出。

舟人喧豗夜涛发,翻沙转石纷出没。

是时水浅舟在地,闸门崔嵬昼方闭。

闸官醉睡夫走藏,仓卒招呼百无计。

民船弃死争赴闸,楫倒樯摧动交碎。

舟人号豗乞性命,十里呼声震天地。

我时兀坐惊舂撞,揽衣而起心彷徨。

同行无人仆隶散,独与船月相低昂。

攀崖陟磴不得上,咫尺如在天一方。

流行坎止信有数,向来蔑视淮与江。

霜风欺人衣袂薄,呼童酌酒累数觞。

灯残酒醒闸亦过,北斗堕地天茫茫。

赏析:

“日维乙未月丙戌,青天无云月东出。”首联点明时间、节令和地点,交代了诗人所处时代背景,也为下文的情节发展作了铺垫。

颔联“舟人喧豗夜涛发,翻沙转石纷出没”写水涨船低时的情景。诗人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描绘了夜晚涨潮时,河水冲刷着岸边的沙石,翻腾着泥沙,发出轰鸣声响的壮观景象。

颈联“是时水浅舟在地,闸门崔嵬昼方闭”,写闸门紧闭,而水却涨得越来越高。这两句诗既表现了闸门的高大雄伟,又表现了水位上升的速度之快。这两句诗也暗示了闸门之所以会关得很紧的原因。

尾联“是时水浅舟在地,闸门崔嵬昼方闭”,写闸门关闭后,人们争相逃命的情形。这两句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出了一幅混乱不堪的画面。诗人通过对这种情形的描写,成功地塑造了一个鲜活的形象——一群在困境中的人们。

“我时兀坐惊舂撞,揽衣而起心彷徨”,尾联中的人物是一个饱经沧桑的老人。他独自坐在椅子上,突然听到外面传来了一片嘈杂声,他感到十分惊慌。他赶紧站起身来,心情十分不安。这一细节描写生动地表现了老人的内心感受。

尾联“我时兀坐惊舂撞,揽衣而起心彷徨”一句中的“兀坐”一词用得很妙。这个动词形象地描绘出了老人内心的惶恐不安,使读者能够感受到他那种被突如其来的变故吓得呆若木鸡的心情。而“心彷徨”则进一步强调了老人内心的那种迷茫和无助感。

尾联“同行无人仆隶散,独与船月相低昂”一句中的“低昂”一词用得很妙。这个动词形象地描绘出了老人那种孤独无助的感觉。同时,这也反映出了老人对生活的无奈和对未来的恐惧。

这首诗采用了叙事的手法来叙述一个发生在长江边的故事。诗人通过描写水闸的关闭和人们的慌乱逃命情景,成功地塑造了一个鲜活的形象——一群在困境中的人们。同时,诗人也通过这种手法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