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波秋色远,一苇渡江东。
别路风沙外,还山幻住中。
碧云诗欲拟,苍雪笔偏工。
去矣成千里,椷书寄塞鸿。

【解析】

“沧波秋色远,一苇渡江东”意为:辽阔的秋水与远方的苍茫相接,一条苇筏渡过了长江。这两句是写送别的场景。诗人在送别友人时,以开阔的视野和深邃的意境,表达了自己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一苇渡江东”一句中“沧”字用得很妙,既写出了秋天江水之沧凉,也写出了作者内心的凄凉惆怅。这两句诗,从空间上描写出送别的地点,从时间上描写出送别的季节,从情感上渲染出送别的气氛,情景交融,意境悠远。同时,也点明了送别的对象——苍云上人。“别路风沙外,还山幻住中”两句意为:离别的道路在风沙之外,回归的山峰在虚幻之间。这里诗人运用虚实结合的手法,将送别和归返的景象描绘得生动而富有情趣。“碧云诗欲拟,苍雪笔偏工”两句意谓:我渴望仿照碧空中飘浮的白云写诗,但我更擅长像苍山上的白雪一样作画。这两句进一步表明了诗人对友人的敬爱之情。“去矣成千里,椷书寄塞鸿”两句意为:朋友啊,你离开后,我将你的消息传扬千里。这两句抒发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答案】

《送苍云上人还金陵》是唐代李白的作品。此诗前四句写送别之景,五、六句写送别之情。首联写送行的地点及所见的景色,颔联则写诗人因送行而产生的感慨。颈联写诗人赠别之意。最后三句写诗人对苍云上人的关切与祝愿。

译文:

辽阔的秋水与远方的苍茫相接,一条苇筏渡过了长江。离别的道路在风沙之外,回归的山峰在虚幻之间。我渴望仿照碧空中飘浮的白云写诗,但我更擅长像苍山上的白雪一样作画。朋友啊,你离开后,我将你的消息传扬千里。

赏析:

本诗是一首送别之作(或说是送别词)。诗人以开阔的视野和深邃的意境,表达了他与友人分别时的依依惜别之情。全诗情真意切,意境幽深,风格清新自然。

首联“沧波秋色远”为全诗定下了一个宽阔的格局。“沧波”,指广阔无际的江湖,秋水茫茫;“远”,则暗示出诗人与友人分别的地点是在江南的西塞山。一个“沧波”字,既写出了秋天江水的苍凉,也写出了诗人内心的凄凉惆怅。

次联“一苇渡江东”,既是写景,又是抒情。“一苇”,极言其少,突出了“渡”这一动作之艰难;“过东”,则是写诗人送别的地点。这两句中“沧”字用得很妙,既写出了秋天江水之沧凉,也写出了作者内心的凄凉惆怅。这两句是写送别的情景。诗人在送别友人时,以开阔的视野和深邃的意境,表达了自己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别路风沙外”,是说告别的道路在风沙之外;“还山幻住中”,是说返回的山峰在虚幻之间。这里诗人运用虚实结合的手法,将送别和归返的景象描绘得生动而富有情趣。“碧云诗欲拟”、“苍雪笔偏工”,这两句更是直接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崇敬之心。

末联两句直抒胸臆,表达自己的情怀:“碧云诗欲拟”是说自己渴望仿照碧空中飘浮的白云写诗;“苍雪笔偏工”则是说自己更擅长像苍山上的白雪一样作画。这两句进一步表明了诗人对友人的敬爱之情。“去矣成千里”,诗人想象着朋友离去以后,消息传扬千里的情景;“椷书寄塞鸿”,则希望友人将自己的思念之情寄托给远方的鸿雁。这两句抒发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全诗情真意切,意境幽深,风格清新自然,充分表现了李白豪放飘逸的个性。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