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那可渡,白浪渺秋烟。
歌后犹持楫,愁来一扣舷。
飞帆晴树外,归鸟夕阳边。
飘泊知何处,渔灯傍客眠。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阅读题干,明确要求,然后根据诗歌的内容进行具体的分析,包括意象、表达的情感和诗人的观点立场等。“长江那可渡,白浪渺秋烟。”意思是:这江流宽阔,不可渡过;波涛滚滚,秋烟漫漫。这两句写景,以江水为背景,描绘了一幅秋日江上浩淼无际,波涛滚滚,秋色迷蒙的画面。“歌后犹持楫,愁来一扣舷。”“歌”指《行路难》之歌,“楫”是船桨,“舷”是船上的横木。这一句的意思是:歌声过后还撑着船桨,忧伤袭来便敲着船边(表示内心的痛苦)。“飞帆晴树外,归鸟夕阳边。”意思是:在晴朗的天空中飞驰的帆船,在西下的夕阳里归巢的鸟儿。这两句写景,描写了一幅晴空中飞驰的帆船和夕阳下归巢的鸟儿,画面十分美丽。“飘泊知何处,渔灯傍客眠。”“飘泊”指漂泊不定。“渔灯”指渔火。这两句的意思是:不知道我漂泊到什么地方,只有渔人点燃的灯火伴着我入梦。这两句写景,以夜幕降临为背景,描写了一幅渔火映照着夜色中的孤舟,与诗人相伴入梦的图画。“赏析”:这首诗是李白在长安时写的。诗人在长安,虽然生活安定了,但心中依然有一份忧虑。他看到自己仕途坎坷,壮志未酬,于是写下了这首《渡荆门送别》。诗的首句写诗人站在长江岸边远望江水滔滔直下的景象,暗示了诗人内心的激荡不安。次句写诗人听到《行路难》之歌后仍不放弃自己的梦想,仍然要努力去追寻自己的理想。第三句写诗人听到歌声过后仍要撑着船桨继续前行,表达了诗人对于理想的执着追求。第四句通过描写傍晚时分的景色,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无常的感慨。第五句写诗人独自驾舟而行,心中充满忧郁之情。第六句写诗人看到天空中飞驰的帆船和归巢的鸟儿,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好。最后一句写诗人不知道自己的漂泊究竟要去哪里,只有渔人在夜晚点亮的灯火伴随他入睡。整首诗情感细腻真挚,语言优美流畅,意境深远宏大,是一首优秀的抒情短章。

【答案】

译文:长江水势汹涌,难以渡过;浪涛滚滚,秋烟弥漫。歌声过后还撑着船桨,忧伤袭来便敲着船边。(表示内心的痛苦)。飞帆晴树外,夕阳边归巢的鸟儿。不知我漂泊到哪里,只有渔人点燃的灯火伴着我入梦。

赏析:“渡江”一诗作于唐玄宗开元十二年(724),诗人此时已四十二岁。从诗中“白浪渺秋烟”“歌后犹持楫”来看,此诗应是诗人在江陵(今湖北当阳)时所作。当时诗人正被排挤出京,在长安找不到出路,心情郁郁不得志。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