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剑频能合,羁栖思若何。
佩萸酬令节,酌酒一高歌。
雁字秦关远,牛衣洛下多。
灯前君且醉,行乐在烟萝。
九日陆山人华甫见过夜集得歌字
双剑频能合,羁栖思若何。
佩萸酬令节,酌酒一高歌。
雁字秦关远,牛衣洛下多。
灯前君且醉,行乐在烟萝。
注释:九日指的是农历九月初九日,古代称“重阳节”,是登高、赏菊、饮菊花酒、插茱萸等风俗的节日。陆华甫是陆游的朋友。
华甫:“陆华甫”是陆游对朋友的尊称。
佩萸:古代风俗,在重阳节佩戴茱萸。
酬令节:报答这美好的节日。
酌酒一高歌:举杯畅饮并放声高歌。
雁字:指大雁南飞时留下的痕迹,也用来比喻书信或消息。
秦关:指潼关,古为秦地之关隘。
牛衣:用牛毛编织而成的衣服,这里代指贫民百姓。
灯前:即烛光之前,泛指室内。
赏析:
这是一首重阳节宴饮抒怀之作。诗人在宴会上与友人共度佳节,饮酒作诗,抒发了自己的情怀。
首联“双剑频能合,羁栖思若何。”表达了诗人与朋友们相聚的喜悦和对羁旅生活的感慨。诗人用双剑比喻友情,表示他们之间亲密无间;用羁栖来表达自己漂泊不定的生活状态。这一联既描绘了宴会的场景,又透露出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
颔联“佩萸酬令节,酌酒一高歌。”继续描写宴会中的热闹氛围。佩带着茱萸,是为了纪念这个美好的节日;而大家举杯畅饮,放声高歌,更是增添了节日的气氛。这一联通过细节的描述,展现了宴会中人们欢乐的场景。
颈联“雁字秦关远,牛衣洛下多。”则进一步描绘了宴会上的景色。大雁南飞,留下美丽的轨迹;牛车穿行于洛城之下,留下了许多痕迹。这些景象都与诗歌的主旨紧密相连,表达了诗人对于离别的不舍以及对家乡的思念。
尾联“灯前君且醉,行乐在烟萝。”则是诗人对自己的劝诫和期望。他希望朋友们能够尽情享受这场宴会的美好时光,不要辜负这难得的相聚时刻。同时,他也提醒朋友们要珍惜眼前的幸福时光,不要过于沉迷于世俗的享乐之中。
这首诗通过对重阳节宴饮场景的描绘,以及诗人内心情感的抒发,展现了他对友情的珍视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同时,诗中所蕴含的深厚友谊和高尚情操也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