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驿逢春,荒城傍晚,对语寒乌。才见摇金,又惊飞雪,几日萧疏。
为伊目断长途。正雨后、斜阳翠芜。眉小常颦,眼重未醒,腰细谁扶。
注释:在野外小站遇到了春天,荒城的傍晚,对着乌鸦说话。才见到摇金,又惊飞的雪,已经几天了。
为伊目断长途,正雨过之后,斜阳翠芜,她的眉小常常皱起,眼睛沉重还没醒着,腰细谁扶?
赏析:此词写对一位歌妓的眷恋之情。上片以写景起兴,下片直抒胸臆。全词写景状物细腻生动,抒情真挚动人,语言清新自然,富有音乐美。
野驿逢春,荒城傍晚,对语寒乌。才见摇金,又惊飞雪,几日萧疏。
为伊目断长途。正雨后、斜阳翠芜。眉小常颦,眼重未醒,腰细谁扶。
注释:在野外小站遇到了春天,荒城的傍晚,对着乌鸦说话。才见到摇金,又惊飞的雪,已经几天了。
为伊目断长途,正雨过之后,斜阳翠芜,她的眉小常常皱起,眼睛沉重还没醒着,腰细谁扶?
赏析:此词写对一位歌妓的眷恋之情。上片以写景起兴,下片直抒胸臆。全词写景状物细腻生动,抒情真挚动人,语言清新自然,富有音乐美。
【解析】 此题考查鉴赏诗歌语言、内容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赏析”,即赏析手法与效果。然后结合具体内容进行具体分析。此诗是诗人送行友人北上时的赠别之作。全诗四句,前两句写友人启程,后两句写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第一句中“嗟”字写出了诗人的不舍之意;第二句点出了送别的地点,第三句写夜雨淅沥的情景,衬托出诗人心中的凄苦;第四句以母亲为引子
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诗人张祜。诗的主题是描述崇德县西寺,以及寺庙周围的景色,表达了作者对于佛教的敬仰和向往之情。 诗的第一句“秋水开祥河”,描绘了秋天的水景,河水清澈透明,如同祥河一般。这里的“祥”字,寓意着吉祥、幸福之意。 第二句“花城初脱驾”,则是指花城刚刚离开,意味着新的开始。这里的“花城”可能指的是寺庙周围的花木繁茂之地,也暗示了寺庙的宁静与美丽。 第三句“神幢拥多宝”
诗句释义 1 西山樵夫方壮年,手持樵斧西山边。 - 描述了一位在西山边劳作的中年樵夫,他正在使用他的樵斧砍伐山边的树木。 2. 朝向西山石上坐,暮向西山云际眠。 - 樵夫选择在西山上的一块石头上坐下休息,傍晚时分则在西山云层之间睡觉。 3. 行人过者问樵夫,愿君共坐语斯须。 - 一个经过的行人询问樵夫是否愿意和他一起坐一会儿。 4. 美髯如戟好身手,虎狼不顾千金躯。 -
这首诗的意境是描述美人背,描绘了一幅美人背倚在窗边,静谧而凉爽的画面。诗中运用了许多意象和象征,如“碧窗人静凉初透”中的“碧窗”、“人静”、“凉初透”,以及“凝脂拊处难留手”中的“凝脂”、“拊处”、“难留手”,都表达了一种宁静、温柔的氛围。 接下来是对每一句的详细解读: 1. 碧窗人静凉初透。 - “碧窗”指的是青色的窗户,给人以清新、宁静的感觉。 - “人静”意味着房间内没有其他人
送人之山东 君去游齐鲁,惟怜泣路隅? 沙深埋马足,风利断人须。 鼓楫河流隘,瞻云岳色孤。 兰陵多美酒,愁绝更须沽。 【注释】 - 君:指朋友或同僚。 - 之:到。 - 齐鲁:春秋时为齐、鲁两国,今山东省一带,泛指南方。 - 惟:只。 - 路隅:路边。 - 沙深埋马足:指黄河下游的黄泛区(历史上因河床淤积而形成的高水位地区)。 - 风利断人须:形容黄河风大浪急,能割断人的胡须。 - 鼓楫:扬帆。
【注】 菩萨蛮:词牌名。 美人臂:女子的手臂。 涂银袖里摇双钏(duàn qiàn):用金线在白绸缎上绣出花纹,再用银粉画成图案,套在袖子里摇动,使衣服发出叮当声。 深藏却为攀花见:把衣袖卷起,露出手臂,以便能看清上面的图案。 红印记绸缪(miǎo):红色的印子绣在绸缪上,指代手臂上的花纹。 长新风月愁:长出新叶,带来春的气息,但春天也有使人忧愁的时候。比喻人的青春美好而易逝。 檀郎
【注释】 见:同“现”。 轮:指小儿。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妇女的词。上片写闺妇与情人重逢,下片写妇人与小童重聚,两相对照。 词的首句“菩萨蛮”,即《菩萨蛮令》,是唐教坊曲名,属“大石调”。又名《子夜歌》,是唐代流行的一种曲调。因词调中有“菩萨”一词,故称“菩萨蛮”。其特点是音韵铿锵,节奏明快。词中采用这种曲调,以表达闺情。 上片起首二句,写闺妇与情人相约在春洞斗草。春日斗草,本是一种游戏
注释: 1. 平湖城上弄珠楼,浩浩烟波日夜愁。 2. 一自乱离成死别,不堪风月忆同游。 3. 孤城何处烟云断,远浦依然白雁秋。 4. 他日挂帆过角里,只应挥涕吊荒邱。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平湖人的感怀之作。诗人首先描绘了平湖城上的明珠之楼,以及那浩浩烟波,终日让人感到愁绪满怀。然后诗人感叹自从战乱分离后,就成为了生死之别,难以再与故人共度风月之美景。 诗人描述了自己所在的孤城
【注释】 引声歌:诗歌名,取自《诗经》,共三章。首章为《关雎》。二章为《鹿鸣》,三章为《鹊巢》和《采蘩》。这首诗是《诗序》中的一篇。《毛诗序》:“《关雎》、《鹿鸣》、《鹊巢》皆得男子之美而化之者焉。……《采蘩》、《桑扈》则美妇人之德也。” 外极莽苍:外极,极远之地;莽苍,广阔无边。指天地之外。 内保精粹:内,内心;精粹,精华。指内心保存着精华。 至人不言:至人,最聪明、最高明的人。不言,不说话
菩萨蛮·戏和王阮亭使君题青溪遗事画册 回塘水绿春如画。怪人游戏鹦歌骂。楼背捉迷藏。寻踪只认香。花间还再探。花重帘栊暗。轻嗽要郎知。潜身窥户时。 注释:回塘:回环曲折的池塘,泛指小池。回塘水绿春如画:池塘的水色碧绿,春天就像一幅美丽的图画。怪人游戏:奇怪的人儿嬉戏。鹦歌:鹦鹉学人说话。骂:嘲弄。楼背:楼阁之后。捉迷藏:躲猫猫。寻踪:寻找踪迹。只认香:只是闻着香味。花间:花丛中。花重:花朵繁密。帘栊
【诗句释义】 绿草萋萋,一春望愁,只在花溪。 北地香魂,南朝碧血,总付鹃啼。 征人一骑辽西,共谁宿、黄驼白羝。 朝逐风笳,暮宿冰窖,可念深闺。 【译文】 绿草茂盛,春天的景色让人感到忧愁,只是花溪的花还在开放。 南北朝时期的英雄们,他们的鲜血洒在北方的土地上,他们的魂魄飘荡在南方的天空中,他们的名字永远镌刻在杜鹃的啼声中。 远征的士兵骑着马来到了辽西,他在哪里过夜呢
柳梢青 三原春日 南北双城。 梨花酒熟,一路相迎。 蔬叶因陈,面条蝴蝶,多谢欢情。 嘶花宝马骑行。 白渠上、交弹翠筝。 处处秋千,人人踏鞠,消遣春明。 赏析: 这首词描绘了三原春天的美景和人们的欢乐氛围。 1. 南北双城:指三原城的南北两个方向,暗示整个地区。 2. 梨花酒熟,一路相迎:形容春天到来时,到处都充满了生机和温暖。梨花盛开,美不胜收,人们相聚饮酒庆祝。 3. 蔬叶因陈,面条蝴蝶
【译文】 双人下马在秦王故苑共倚栏杆, 玉盘传情心相印,银盘笑语引欢颜。 斜阳稍觉微寒意,回首离去登宫城。 无限荷花娇美,因你妩媚不似春山冷。 赏析: 《柳梢青·双下雕鞍》是北宋文学家、书法家苏轼所作的一首词。该词上片写与恋人在古都的园林之中,相互倚靠栏杆,倾诉相思之情。下片则以景托情,通过描写斜阳、宫城的景色,表达了自己对恋人的思念以及不愿看到她因离别而愁苦的心情。全词情景交融,意境优美
柳梢青 点点相思,落花排就,更有长条。 半系江南,半牵江北,尽作宫腰。 啼鹃只为前朝。 几滴血、棠梨共飘。 恼乱春山,白云愁暮,明月愁朝。 注释: - 点点相思:形容相思之情如同点点的星星,密密麻麻。 - 落花排就:指花朵落下,排列成行。 - 半系江南:一半系在江南,一半系在江北。 - 啼鹃只为前朝:杜鹃鸟因为怀念过去而哀鸣。 - 几滴血:指鲜血。 - 棠梨共飘:棠梨树上的梨花随风飘落。 -
我们来分析这首诗的结构和含义。 诗词原文: 云外天香,月中桂子,又做中秋。 一曲霓裳,三声玉笛,两度嬉游。 披衣不用登楼。 但花下、诗筒酒筹。 恐似前番,金钱散落,醉里谁收。 注释与赏析: 第1句:“云外天香,月中桂子,又做中秋。” - 关键词: “云外”和“月中”,这两个词都带有浓厚的神话色彩,暗示了某种超凡脱俗或神秘的氛围。 - “又做中秋”表明这是一次特别的中秋佳节
注释: 柳梢青:词牌名,又名“百字令”、“眉峰聚”、“碧玉枝”。双调,九十五字,上片四平韵,下片五言三仄韵。 如练澄江:像细绢一样清澈的江水。 百端交集:形容心中思绪纷繁,有许多事情需要处理。 雨后钟陵:雨后的钟山景色美丽。 烟中北固:指雾气中的北固山,也指雾气中的钟山。 金焦顶上斜阳:指的是金山和焦山顶部的落日。 金焦顶:金山、焦山的统称。 浪淘尽、英雄伯王:浪花淘尽了英雄豪杰。 汲南零
柳梢青 海棠(壬午) 看醉如酲,并芳连蒂,一样将迎。 雨到含珠,风来舞翠,分外轻盈。 搴芳莫妒红裙。 色占尽、名香暗轻。 池内菱妆,楼前飞燕,的的倾城。 【注释】 1. 杨柳:柳树。 2. 清狂:指醉酒后神志不清的样子。 3. 酲:酒醒。 4. 连:连接在一起。 5. 分外:格外。 6. 搴芳:采摘花草。 7. 艳冠:美名超过。 8. 池内菱妆:水中的菱叶像美人妆饰。 9. 楼前:楼上。
柳梢青 秋馆坐月 一月当头,风凄露重,虫语难休。 石竹翻阶,水荭拖砌,人上帘钩。 松边草阁清幽。 书声歇、香茶数瓯。 菊未含胎,桂方苞蕊,早又中秋。 注释: - 柳梢青:词牌名,这里用作诗题,指代这首词。 - 当头:指头顶,比喻时间的紧迫。 - 风凄露重:形容天气寒冷,风冷露重。 - 虫语难休:指夜深人静时,听到蟋蟀等昆虫的叫声,让人难以入睡。 - 石竹翻阶:石竹花盛开的样子,翻着台阶。 -
【注释】 柳梢青:词牌名。三首,指《柳梢青》的三种体式。“三首”是词牌的一种格式。 端相:端详、仔细察看。 鬓影:鬓发映衬着影子。 罗裳:丝织品制成的裙子。 薄醉难胜:微醉后难以承受。 轻寒:微凉的风。 懊恼:烦恼。柔肠:柔软的肠子,比喻内心。 屧(jié)响:鞋声。 王昌龄:唐代著名诗人,字少伯,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曾任江宁丞,世称王江宁。他的作品多抒发个人感慨,反映边塞生活
【注释】 1. 柳梢青:词牌名,又名“烟波钓叟”等。双调,九十三字。上下片各四平韵。有前后两段,前段八句四仄韵,后段十一句六仄韵,一韵到底。 2. 云翘:指女子的眉毛。这里比喻女子的眉形。 3. 黏鸡宴罢:形容女主人公宴罢后的样子。黏鸡,即“燕”,古代妇女的一种头饰。 4. 风标:指女子的美态。 5. 偷眼:偷偷地看。形相:相貌。 6. 眉如月好:形容女子的眉形像弯月一样美丽。 7. 人入春娇
这首诗是一首描写女子幽怨的词作。下面是对每一句诗的解释和赏析: 柳丝拂地愁如织,娇莺啼露东风湿。烟草碧重重,迷离似梦中。 注释:柳树的枝条轻轻拂过地面,仿佛在编织着无尽的忧愁,就像无数条线交织在一起。娇美的黄莺在露水中鸣叫,声音带着一丝湿润,似乎在诉说着春天的美好。然而,这片美丽的风景却让人感到一种深深的忧伤,就像是在梦中一样,模糊不清,无法分辨。 无人知此意,腰比前春细。莫去倚危楼
【注释】 浣溪沙:词牌名。五更:古代计时法,一夜分为五段,每段为一“更”。 恻恻(cè):凄惨貌。 梦儿难好却无凭:梦中的美好感觉难以捕捉,没有凭据可依。 倚柱:靠着柱子。 有期:有所期待或盼望。 盼影:期盼的影子。 不闻声:听不到声音。 最无情处:最无情的地方。 【赏析】 《浣溪沙》是宋人流行的一种小调词牌名,此词为作者所填。词写闺中思妇的寂寞和苦恨。上片写春寒入骨、月下新莺啼叫的情景
诗句译文: 绣领垂髫不解愁。小眉如画眼波秋。翠裙风定袅香毬。 窗下悔棋曾握臂,帐前临镜强梳头。粉云今日障红楼。 赏析: 1. “绣领垂髫不解愁” - 描述了主人公年轻时无忧无虑,无忧无愁的生活状态,表达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和珍惜。 2. “小眉如画眼波秋” - 通过比喻,将女子的眉毛比作画中的美人,眼睛则像秋天的波光粼粼,形象地描绘了女子美貌动人的外貌特征。 3. “翠裙风定袅香毬” -
【注释】 1. 壮士:指有志向、抱负的人。 2. 翠馆:指美女的住处,也泛指美女。 3. 目成花底:形容眼波传情,眉目传情,即眉目传情。 4. 横波:《列女传》中说:“楚王登阳山,望见娥皇、女英采桑,因顾而叹曰:‘此二神者,何灵这样乎?’于是诏使河上献之。”《文选》李善注引《襄阳耆旧传》:“屈原姊名嬃,嬃字原嬃,尝为湘君,溺于湘江以殉。时逢秋雨,渔者之网得之,其文叙及湘君之死,常悲愁哭泣
【注释】 1.别后何曾有梦:别后没有梦见过你。何曾有,没有。2.见时:看到的时候。又说多情:又说起我对你的感情。3.玉楼银烛:用白玉装饰的楼阁里点着银质的蜡烛。4.坐吹笙:坐在笙旁吹奏乐器。5.赢得:招致。6.春病:春天的病。7.欲去:要走。愁魂袅袅:愁绪如云缭绕,飘飘然。8.难干:难以拭干。9.泪眼盈盈:眼泪汪汪。10.落花风紧:飘落的花瓣被风吹得紧。三更:半夜。11.帘外鹦哥叫冷
西江月·西阁有怀 注释: - 西江月:宋词牌名,由《水调歌头》等曲牌演变而来。 - 西阁:指位于西侧的楼阁。 - 孤村寂静:形容村落非常安静。 - 山连小阁清虚:指周围的山峦与小阁楼相互连接,显得非常清新、宁静。 - 坐来空翠湿衣裾:指坐在楼阁中,四周的绿意和翠色仿佛浸透到了衣物上。 - 一霎溟蒙似雨:一时间,云雾弥漫如同下雨一般。 - 傍柳时移宿鸟,衔花欲上游鱼:形容柳树旁时常有鸟儿栖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