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塞尘沙迥未平,多君意气喜论兵。
已经楚上三年别,还作云中万里行。
霁雪射雕青海岸,秋风走马白狼城。
即随骠骑承恩泽,犹胜芸窗老此生。

【诗句释义】

  1. 赤塞尘沙迥未平,多君意气喜论兵:赤塞,即红山,是古代匈奴的要塞。这里用“赤”字暗指匈奴。这句意为:红山的尘土还未清扫干净,你却满怀豪情地谈论起征战之事。2. 已经楚上三年别,还作云中万里行:楚上,指楚国的首府郢都(今湖北江陵)。这句意为:已经分别三年了,现在又要在云中边塞远行万里。3. 霁雪射雕青海岸,秋风走马白狼城:霁雪,即晴朗的雪。这句意为:晴朗的雪地上射箭捕猎,秋天里驱马奔驰在白狼城。4. 即随骠骑承恩泽,犹胜芸窗老此生:骠骑,指西汉名将霍去病,以战功卓著,封冠军侯。这句意为:我跟着骠骑将军霍去病享受着国家的恩泽,比起在书斋里老死,要强得多。
    【翻译】
    红山的尘土还未清扫干净,你就满怀豪情地谈论征战之事。已经三年分别了,现在又要在云中边塞远行万里。晴朗的雪地上射箭捕猎,秋天里驱马奔驰在白狼城。跟随骠骑将军霍去病享受着国家的恩泽,比起在书斋里老死,要强得多。
    【赏析】
    这首诗是送别友人徐子明赴边之作。全诗语言简练质朴,但内涵深厚,意境宏大,风格雄浑壮美。诗人借送别之际,抒写了自己对国家、对友人、对边关的热爱之情和报国立功的壮志豪情。
    首句“赤塞尘沙迥未平,多君意气喜论兵”,以景起兴。诗人开篇就描绘出一片荒凉的边塞景象,红山黄沙,满目疮痍,表达了诗人对国事的担忧。而“多君意气喜论兵”一句,点明了朋友的抱负和志向。这里的“多君”指的是徐子明,而“意气喜论兵”则表明他有着强烈的报国之志。这种志向正是诗人所赞赏的,因为只有具备这样的志向,才能真正为国效力。
    次句“已经楚上三年别,还作云中万里行”,进一步描绘了送别的场景。诗人用“已经”和“还作”两个词,表达了时间的变化和空间的转移。这里的“楚上”和“云中”都是边塞地名,分别指楚国的首府郢都和云中郡。诗人通过这两个地名,巧妙地将送别的场景与边塞的环境联系起来。而“三年别”和“万里行”则表明了朋友离别的时间之长、距离之远。这种离别之久,更是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情厚谊和不舍之情。
    接下来两句“霁雪射雕青海岸,秋风走马白狼城”,是对边塞风光的具体描绘。这里的“霁雪”、“射雕”、“青海岸”等词汇,都带有一种壮阔、雄奇的气息,让人仿佛置身于那辽阔的边疆之上。而“秋风走马白狼城”则进一步展现了边塞的风貌。这里的“秋风”和“白狼城”都是边塞的标志性元素,它们共同构成了一幅气势磅礴的画面。这种画面不仅令人震撼,更让人心生敬意。
    最后两句“即随骠骑承恩泽,犹胜芸窗老此生”,则是对诗人自身境遇的反思和比较。这里的“骠骑”指的是西汉名将霍去病,而“芸窗”则是指读书写字的地方。这两句诗表面上是在比较两者孰优孰劣,但实际上却是在表达诗人的一种人生态度。他认为,尽管自己在书斋中度过一生,但只要能够为国家尽忠效力,那也是一种值得骄傲的人生。这种态度既体现了他对国家的忠诚,也体现了他的豁达胸怀和人生智慧。
    整首诗语言简练质朴,但内涵深厚,意境宏大,风格雄浑壮美。诗人以送别为引子,通过对边塞风光的描绘和对友人志向的赞美,表达了自己对国家、对友人、对边关的热爱之情和报国立功的壮志豪情。同时,诗人还以自身的经历和感悟,对自己的人生进行了反思和比较,从而展现了其深厚的思想底蕴和丰富的人生阅历。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