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接湘江深复深,楚山迢递映枫林。
四时不断烟岚色,两岸唯闻猿鸟音。
帝子庙荒霜竹冷,伏波台古暮潮侵。
苍梧回首浮云渺,明月清砧动客心。
注释:
- 晋兴道中:指晋代的湘江边。
- 水接湘江深复深:水与湘江相连,水又深又宽。
- 楚山迢递映枫林:楚山远远地伸向远方,在枫树林的映衬下显得更加深远。
- 四时不断烟岚色:四季都可以看到烟雾缭绕的景色。
- 两岸唯闻猿鸟音:只有听到猿和鸟的声音。
- 帝子庙荒霜竹冷:帝子庙已经荒废,竹子也变得寒冷了。
- 伏波台古暮潮侵:伏波台是古代的一个遗址,晚上的潮水侵蚀着它。
- 苍梧回首浮云渺:回头望向苍梧山,只见浮云渺无边际。
- 明月清砧动客心:明亮的月光和清脆的砧声触动了游子的思乡之情。
赏析:
这首诗以写景为主,通过对湘江、楚山、猿鸟、帝子庙、伏波台、苍梧山等地的自然景观的描绘,展现了一幅壮阔而幽静的画面。诗人通过这些自然景物,表达了自己对家乡的深深思念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首句“水接湘江深复深”,开篇就点明了地点,为全诗奠定了基调。这里的“深复深”形容湘江之水宽广深邃,与前面的“水”字相呼应,使得整个画面显得更加宏大。
第二句“楚山迢递映枫林”,通过“迢递”一词,描绘出楚山的遥远和高大。而“枫林”则让人联想到秋天的美丽景色,同时也暗示了时间的流转和季节的更迭。
第三句“四时不断烟岚色”,进一步描绘了湘江四季变换的美景。这里用“烟岚色”来形容四周的景色,给人一种朦胧而神秘的感觉。
第四句“两岸唯闻猿鸟音”,则将读者的注意力引向了湘江两岸。猿声和鸟鸣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声音氛围。这种声音仿佛在诉说着岁月的变迁和人事的沧桑。
接下来的五、六两句,诗人通过描绘帝子庙、伏波台等历史遗迹,展现了历史的沧桑和文化的厚重。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怀念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最后两句“帝子庙荒霜竹冷,伏波台古暮潮侵”,则是对前文的总结和升华。帝子庙和伏波台作为历史文化的象征,如今已经荒废不堪,而周围的环境也逐渐变得凄凉。这不禁让人想起那些逝去的时光,以及那些曾经陪伴过我们的人或事。
这首诗以自然景观为载体,表达了诗人对家乡、亲人和朋友的思念之情,以及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无奈。其意境深远,情感真挚,是一首具有较高艺术价值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