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战血洒晴烟,末祚逢厓事可怜。
祸胜六宫南渡日,仇深二帝北归年。
奸谀误国情堪愤,闽广图安势已偏。
千古忠魂消不得,怒涛长咽海门天。
这首诗是南宋诗人文天祥的《厓山吊古三首》中的第三首。
诗句释义:
- 中原战血洒晴烟,末祚逢厓事可怜。
- “中原”指的是宋朝的原地,即现在的中国。这里的“战血”指的是战争带来的血腥。
- “洒晴烟”形容战争结束后的景象,烟雾四起,象征着战争的结束。
- “末祚”指的是末代皇帝的统治。
- “逢厓”是指遇到厓山这个地方,这是南宋灭亡的地方。
- “事可怜”表示这段历史让人感到悲哀和无奈。
- 祸胜六宫南渡日,仇深二帝北归年。
- “六宫”指的是皇宫中的妇女们,这里可能指的是被俘虏的女性。
- “南渡日”指的是南宋政权南迁到南方。
- “仇深二帝北归年”指的是南宋朝廷被俘后,北方的金国俘虏了两位皇帝。
- 奸谀误国情堪愤,闽广图安势已偏。
- “奸谀”指的是奸臣谄媚的行为。
- “误国”指的是这种行为导致国家陷入困境。
- “闽广”指的是福建省和广东省,这两个地区在当时是中国的重要经济和文化中心。
- “图安势已偏”表示虽然有意图恢复和平,但局势已经变得不利。
- 千古忠魂消不得,怒涛长咽海门天。
- “忠魂”指的是忠诚于国家的英雄们的魂魄。
- “千古”表示这些英雄们的事迹将会被永久记住。
- “消不得”表示这些英雄们的事迹无法完全消除。
- “怒涛长咽海门天”形容海浪汹涌,仿佛在诉说着英雄们的英勇事迹。
译文:
中原战火硝烟弥漫,末代皇帝被迫流亡,令人惋惜。战争的胜利让六宫女性南渡,而仇恨却让两位皇帝北归。奸臣的谄媚误国令人愤慨,尽管有意图恢复和平,但局势已经变得不利。那些忠诚于国家的英魂无法得到安宁,他们的事迹将被永远传颂,直到海浪汹涌,仿佛在诉说着他们的英勇事迹。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历史事件,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命运和人民遭遇的感慨。诗中通过对历史的回顾和对英雄的怀念,表达了对国家和人民的深深忧虑和担忧。同时,诗人也在诗中表达了自己的坚定立场,即使面对艰难险阻,也要为国家和人民的利益而奋斗的决心。这首诗语言简练而有力,情感真挚而深沉,是一首充满爱国情怀的经典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