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本缺陷,世事安得全。
时人自迷惑,求全反见愆。
河清能几见,明月不长圆。
物理忌太盛,行者戒争先。
孔子观敧器,制作羡前贤。
遇满必倾覆,持平无跛偏。
达人常委运,素履顺自然。
知止免殆辱,宁居不足焉。
解析与赏析
第一、二、三句:
诗句解释:
- “天地本缺陷”:表达自然界的不完美,即宇宙和万物都有其局限性。
- “世事安得全”:世间的事情难以做到完全完美,总是存在遗憾或不足之处。
关键词注释:
- 天:指自然现象,如云、雨、风等。
- 地:指地球表面。
- 缺陷:不完美,有瑕疵。
- 世事:指人类社会和生活。
- 安:哪里能够,何处能。
- 全:完整无缺。
- 安得:哪里能够得到,无法实现。
译文:
天地本是不完美的,世事岂能完全如意。
第四、五、六句:
诗句解释:
- “时人自迷惑”:指现代人常常被自己的主观想法所迷惑,导致错误判断。
- “求全反见愆”:追求全面反而犯了错误,因为事物不是完全完美的,不能强求。
关键词注释:
- 时人:现代人。
- 自:自己。
- 迷惑:被误导,被蒙蔽。
- 求全:追求事物的完整性或完美。
- 愆:过错,错误。
译文:
时人总是被自己的欲望所迷惑,追求全面反而犯了错误。
第七、八、九句:
诗句解释:
- “河清能几见,明月不长圆”:比喻事物不可能永远完美,总有起伏和变化。
- “物理忌太盛,行者戒争先”:告诫人们做事不要过于激进或领先。
关键词注释:
- 河清:黄河水变清,古人认为河水变清是吉祥之兆。
- 月圆:月亮圆满,代表完美和完美时刻。
- 物理:自然界的规律。
- 忌太盛:忌讳过度。
- 行者:行动者。
- 争先:急于求胜。
译文:
河水不可能永远清澈,月亮也不可能永远圆满。自然界有其规律,不可过于追求完美。行走的人应避免过于激进或领先。
第十、十一、十二句:
诗句解释:
- “孔子观敧器,制作羡前贤”:孔子观看欹器,感叹古代人的技艺精湛。
- “遇满必倾覆,持平无跛偏”:遇到满溢就必然会倾倒,保持平衡才不会偏离。
关键词注释:
- 孔子: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之一。
- 观敧器:观察欹器,一种古代的容器,当水位到达一定高度时会自动倾斜溢出。
- 制作羡前贤:对前人的智慧和技艺表示敬佩。
- 遇满必倾覆:面对满溢的情况必须采取措施防止倾倒。
- 持平无跛偏:保持平衡就不会有任何偏差。
译文:
孔子观看欹器的工作原理时赞叹古人的高超技艺。面对满溢的状态,必须采取措施防止危险,保持稳定才是关键。
第十三、十四、十五句:
诗句解释:
- “达人常委运,素履顺自然”:指明智的人懂得顺应自然的变化,脚踏实地,顺其自然。
- “知止免殆辱,宁居不足焉”:知道适可而止可以避免耻辱,宁可过着平淡的生活。
关键词注释:
- 达人:聪明的人,指有智慧的人。
- 常委运:懂得顺应变化。
- 素履:朴素的穿着,形容行为简朴,不做作。
- 顺自然:顺其自然,不强求。
- 知止:知道满足,不过度追求。
- 免殆辱:避免受到羞辱。
- 宁居不足焉:宁愿过平淡的生活,也不追求过多。
译文:
聪明的人懂得顺应自然的变化,他们的行为简单自然,不张扬,知道适可而止可以避免耻辱,宁愿过着平淡的生活也不要过多的追求。
结论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现象的描述引出了人生的哲理,指出世间的事物不可能完全完美,人们应该顺应自然的变化,避免过分追求而造成不必要的错误。诗中通过描绘自然景观和人生态度,传达了一种淡泊明志、知足常乐的人生态度,鼓励人们在复杂的世界中保持一颗平和的心态,珍惜现有的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