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五十龄,欣然常读易。
读至损益时,喟然自叹息。
益者终必损,损者必见益。
持盈在守谦,履盛当自抑。
盛衰互相倚,达者贵先识。
易理本元元,圣心相合一。

【译文】:

孔子五十岁,高兴得经常读《易经》。

读到损益时,他喟然叹息。

益者终必损,损者必见益。

持盈在守谦,履盛当自抑。

盛衰互相倚,达者贵先识。

易理本元元,圣心相合一。

【注释】:

  1. 益:增益,补充。
  2. 损:减少,减损。
  3. 持盈:保持盈满。
  4. 守谦:谦逊。
  5. 盛:盛大,强盛。
  6. 互倚:相互依仗。
  7. 达者:通达的人。
  8. 本元元:原初的本源。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感咏《易经》的文章。诗人通过对《易经》中损益、谦盈、盛衰等道理的解读,表达了人生哲学和处世原则。

诗的第一句“孔子五十龄,欣然常读易。”描绘了孔子五十岁时仍然喜欢阅读《易经》,显示出他的智慧和学识之深。

第二句“读至损益时,喟然自叹息。”说明孔子通过学习《易经》中的损益之道,对于人生的得失有了更深的理解。

第三句“益者终必损,损者必见益。”这是《易经》中的一个重要观点,意味着任何增益都会带来某种程度的减少,任何减少也会带来某种程度的增益。这提醒我们要有正确的心态看待得失,不能因为一时的得失而失去信心。

第四句“持盈在守谦,履盛当自抑。”这句话告诉我们要谦虚谨慎,不要过于骄傲自满。同时,当处于高峰时,也要懂得克制自己的欲望,避免走向极端。

第五句“盛衰互相倚,达者贵先识。”这句话强调了盛衰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只有深刻理解这一道理,才能成为真正的智者。

最后一句“易理本元元,圣心相合一。”则是对整首诗的总结,强调了《易经》的根本原理是宇宙万物的本源,而圣人之心与这一原理是相通的。

这首诗通过对《易经》的学习,表达了作者的人生哲学和处世原则,即要保持谦虚谨慎的态度,要有正确看待得失的心态,要善于把握盛衰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这样才能实现真正的自我提升和完善。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