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罢山园酌,看山复此行。
亭回列障出,溪迫万花明。
对客披鹤氅,呯童吹凤笙。
酒阑思引杖,松月夜相迎。
游朱惟乐瑶林园还因过惟卓北郭草堂
已经停止在山园的饮酒,看山之后又来到这里。
亭台回绕着屏障出现,溪流紧迫着万朵花开明亮。
对着客人披上鹤羽的外衣,孩童吹奏着凤笙的声音。
酒兴阑珊时想到拄杖,松树月下迎接相迎。
注释:
- 游朱惟乐瑶林园还因过惟卓北郭草堂——游:游览、观赏。朱惟乐:作者自称。瑶林园:指仙山仙境,这里指诗人居住地附近的山林。还因:因此。惟卓北郭草堂:作者住处附近,北门外的小草屋。过:经过。赏析:此篇是记行诗,写的是游览山中胜境的见闻感受。开头两句写自己游赏的目的地和目的。“罢”(停止)山园酌,看山复此行,表示游览的目的已达到,可以回去,便停止饮酒,返回了。后二句描写所游之地景色,并点明游历的目的地。“亭回”句写亭子环绕如屏障,“溪迫”句写溪水逼人,花影明灭。三、四两句写游赏所见之景与所感。鹤氅:鹤毛制成的衣服,穿在身上轻软飘逸,常用来比喻隐士的风度。凤笙:笙的一种,古代乐器,形似鸡,用竹制成,有五孔,吹出的声音清越宛转,常借以象征高雅的音乐。“呯”:击鼓声。“呯童”句写童子吹笙。“酒阑”句写酒喝到尽时想起拄杖。“松月夜相迎”句写松林月色,夜深人静时月光下,诗人拄杖而来,与友人相迎。赏析:这是一首记游诗。首联交代了出游的目的和途径。颔联描绘了游玩地点的环境。颈联写出了游玩时的情趣。尾联写了游玩归来后的情景。全诗结构严谨,层次分明,情景交融,意境优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