沥湖官舍白云阿,几度看松向此过。
乡路暂时随粤鸟,楚江何处吊湘娥。
苏公台在生寒碧,王子楼高涌月波。
想到莲花公府暇,隔帘惟听竹枝歌。

【注】

①苏公:即苏轼,字子瞻,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子瞻台,指苏轼的“苏公台”,在今湖北黄冈市东。②王子楼:即王子安楼,在今湖北黄州城西门外。③莲花公府:指苏轼的“东坡”别墅。④竹枝歌:一种民歌,流行于巴陵(今湖南岳阳)一带。

【赏析】

此诗作于宋神宗元丰五年(西元一〇八二年)。叶少府是作者友人张舜民,时为楚州(治所在今江苏淮安)黄县(治所在今安徽亳州)军事判官,后被派往荆南监军。叶少府暂还粤中,与作者相会,于是写下了这首送别诗。

首句“沥湖官舍白云阿”,写叶少府暂还粤中时的居处,点明他当时身居官舍,环境清幽,景色优美。“几度看松向此过。”这句是说诗人几次到叶少府的官舍来探望,每次都看到松树。“向此过”,说明每次来都经过这棵松树,可见这棵松树在叶少府心目中的位置之重要。

第二句“乡路暂时随粤鸟”,写自己对叶少府的关切。“乡路”,指诗人回乡的路。“随粤鸟”,意谓叶少府回乡之路,就像那飞回故乡的鸟儿一样。这句的意思是诗人希望叶少府早日回乡。

第三句“楚江何处吊湘娥”,写诗人对叶少府的深情厚谊。“楚江”,指南方长江下游一段,这里泛指楚国。“湘娥”,即屈原,战国时期楚国人,因忧国忧民投江自尽。这句是说叶少府如果有一天要离开楚州去荆南监军,那么诗人一定在楚江边为叶少府饯行,并且还要吟诵起《离骚》来,以表达对叶少府的怀念之情。

第四句“苏公台在生寒碧,王子楼高涌月波”。苏公台,苏轼任杭州通判时修筑的亭台,又名苏堤。王子楼,王献之的别墅,位于今浙江绍兴市西南。两句是说,叶少府如果要去荆南监军,就应当先到苏公台和王子楼看看,因为那是两地的风景名胜之地。

第五句“想到莲花公府暇,隔帘惟听竹枝歌”。莲花公,是指苏轼曾为黄州太守,他在任上修了一座莲花堂,并亲自题名“莲峰”,又种莲花数亩于庭中,因此后人称他为“莲翁”。这句是说,每当叶少府来到自己的府第,我就会想起那位才华横溢的苏轼先生,听到那悠扬的竹枝歌,就好像听到先生的歌声。

整首诗语言平易通俗,但情真意切。诗人在这首诗中充分表现了自己对叶少府深厚的友情。全诗构思精巧细腻,遣词造句十分妥贴,尤其是对仗工整严谨,堪称佳作。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