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霜遥逐角声吹,马上征夫最早知。
出塞正当寒剧地,望乡惟见雁南时。
汉关秦月年年戍,羌笛胡笳处处悲。
杨叶楼中天万里,玉人何夜梦归期。

诗句:

  • 边霜遥逐角声吹,马上征夫最早知。

译文:

  • 寒气从遥远的边塞吹来,角声随风远传,戍边的将士们最先感受到了这凛冽的北风与刺骨的寒冷。在马上行进的征夫们,早早地感受到了边疆的严寒,这种孤独和寂寞让他们更加坚定了守卫国家的决心。

赏析:

  • 诗中通过“边霜”和“角声”两个意象,形象地描绘了边疆环境的恶劣。”边霜”不仅指天气的寒冷,也暗示着战争带来的创伤和痛苦。”角声”则增添了一种凄凉而悲壮的氛围,使整个场景显得更为凄清。这种描写不仅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也让读者能够更深入地感受到将士们在边疆的艰难生活和内心的情感世界。

诗句:

  • 出塞正当寒剧地,望乡惟见雁南时。

译文:

  • 出征的地点正是最寒冷的地方,只能看到大雁向南飞去,象征着对家的渴望和对远方亲人的思念。

赏析:

  • 通过“寒剧地”和“雁南时”这两个意象,诗人巧妙地表达了出征地的严寒和对家乡的深切思念。这里,“寒剧地”不仅是对环境的描述,更是对将士们心理状态的一种隐喻。他们身处艰苦的环境中,却依然坚守岗位,这种精神让人敬佩。同时,“望乡惟见雁南时”则表达了将士们深深的思乡之情,他们无法亲自回家团聚,只能在寒风中遥望南方,心中充满了无奈和哀愁。这种情感的表达,使得整首诗更具深度和情感张力,让读者能够深刻感受到将士们的坚韧和无奈。

诗句:

  • 汉关秦月年年戍,羌笛胡笳处处悲。

译文:

  • 每年的戍边任务都由汉关或秦月来完成,羌笛和胡笳的声音充满了悲伤。这些声音代表了边疆的艰辛和战士们的辛劳。

赏析:

  • 这里的“汉关”和“秦月”都是古代边防的重要关口,它们每年都要承担起守卫边疆的重任。而“羌笛胡笳处处悲”则揭示了这些地方的艰苦生活,羌笛和胡笳的声音是战士们生活的一部分,也是他们面对困难时的一种情感寄托。这里的“处处悲”表达了边疆生活的艰难和战士们内心的悲伤。这种情感的表达,使得整首诗更加生动和真实,让读者能够更好地感受到边疆战士们的生活状态和内心世界。

诗句:

  • 杨叶楼中天万里,玉人何夜梦归期。

译文:

  • 在杨树成荫的楼中抬头望向天空,只见万里无云,但不知何时能回到故乡。这里的“杨叶楼中”是一种象征,表示诗人身处一个美丽的地方,但内心却充满了对家乡的思念。而“玉人何夜梦归期”则是表达了诗人对于家乡的深深眷恋,他不知道何时才能结束这段漫长的戍边生涯,回到自己温暖的家中。

赏析:

  • 这首诗中的杨叶楼是一个美丽的地方,它象征着和平与安宁,但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内心的孤寂和思乡之情。这种对比不仅增加了诗歌的艺术性,也让读者能够更深刻地感受到诗人的情感波动。而“玉人何夜梦归期”则进一步加深了这种情绪。这里的“玉人”指的是美丽的女子,她们在远离家乡的边疆过着艰苦的生活,日夜思念着家乡。而“梦归期”则表达了她们对回家的渴望和对未来的不确定感。这种情感的表达,使得整首诗更加感人肺腑,也让读者能够更加贴近诗人的内心世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