卑栖何敢望高梧,暂挂云帆问五湖。
溪路独行芳草远,江干长啸碧天高。
荷花越榜邀明月,杨柳吴门听夜乌。
漫道烟霞可娇语,玉堂君自有蓬壶。
酬何龙友太史
卑栖何敢望高梧,暂挂云帆问五湖。
溪路独行芳草远,江干长啸碧天高。
荷花越榜邀明月,杨柳吴门听夜乌。
漫道烟霞可娇语,玉堂君自有蓬壶。
注释:
卑棲:低微的栖身之所,这里指自己的处境。
暂挂云帆问五湖:暂时收起船帆,去询问那些遥远的湖泊。五湖,泛指太湖一带。
溪路:山间小道。芳草远:远处的花草香气四溢。
江干:江边。碧天高:天空湛蓝高远。
越榜:越王勾践的名帖。
吴门:古吴国都城,在今苏州市。夜乌:夜晚的乌鸦叫声,此处借指夜色。
烟霞:云雾缭绕,景色优美。娇语:美好的话语。
玉堂:指皇宫内室。君:对对方的尊称。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赠诗,诗人向一位名叫何龙友的太史表达了自己的仰慕和敬仰之情,同时表达了自己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和对自然的向往。
首句”卑棲何敢望高梧,暂挂云帆问五湖”,诗人自谦地表示自己只是一个小小的官,不敢奢望像高梧那样高大、威严,只能暂时放下官职,去看看那遥远的五湖。这里的“卑棲”和“高梧”形成对比,突出了诗人对自己地位的谦虚。
接着两句”溪路独行芳草远,江干长啸碧天高”,诗人描绘了自己独自行走在山水之间的情景。他独自走在溪路上,远离了尘嚣,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好。他长啸着,仿佛在向蓝天倾诉自己的心声。这里的“溪路”、“芳草”、“碧天”等意象,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态度。
第三联”荷花越榜邀明月,杨柳吴门听夜乌”,诗人以荷花和杨柳为象征,表达了自己对自然美景的向往。他想象着荷花越榜(即荷花绽放的样子),邀请明月来照亮它;而杨柳则在吴门(古地名,位于今江苏省苏州市)听着夜乌(夜鸟啼叫的声音)的声音,享受着宁静的夜晚。这里的“荷花”、“明月”、“杨柳”、“夜乌”等意象,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对生活的感悟。
最后一句”漫道烟霞可娇语,玉堂君自有蓬壶”,诗人以“烟霞”、“娇语”为比喻,表达了自己对官场生活的无奈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他感叹道,虽然烟霞的美丽可以让人陶醉,但玉堂君(即皇帝)却有自己的天地,有自己的蓬莱仙岛(一种传说中的神仙居住的地方)。这里的“烟霞”、“娇语”和“玉堂君”等意象,展现了诗人对官场生活的不满和对自由生活的渴望。
整首诗通过描绘诗人与自然的对话,表现了他内心的矛盾和追求。诗人既向往自然的美好,又对官场生活有所厌倦;既欣赏烟霞的美丽,也感慨玉堂君的权威。这种矛盾和追求,反映了诗人复杂的情感和人生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