妾本燕赵女,羞颜未常开。
养成兰蕙质,晦迹待良媒。
芳华易衰谢,常恐春风催。
坐见繁花落,凄然动中怀。
含睇下妆楼,顾影深自哀。
焉得偶君子,携手步兰阶。

【注释】

《咏怀十首》是一首五言诗,共十首。这首诗是其中的第一首诗。

“妾本”句:说我是燕赵一带的女子,我羞于见人,从来不敢打开我的面庞。

“养成”二句:《列女传》记载,春秋时齐国女子杞梁妻与丈夫同去赴难,战死于郊外,其妻闻之悲恸欲绝,因以兰蕙喻之。这里说自己养成了兰蕙的品德,但还未能出嫁。

“芳华”二句:说美好的年华易逝,常常担心像春风一样无情地催开百花而使花朵枯萎凋谢。

“坐见”二句:坐视花谢而不为所动。

“含睇”句:意思是说,我看着美丽的花儿落下来,心中不禁伤感。含睇,指含着情思低垂的双眼,形容眼神幽怨;下妆楼,指下楼来;顾影,指回头看自己的影子。这里是说自己在楼上凝望着自己的倩影,感到无限悲伤。

“焉得”二句:意思是说,怎么能遇到一个贤良君子,与他携手一起走上那通往兰花阶的路上呢?焉得,怎么得到;偶,是“遇”的意思;兰阶,即兰台,汉代官名,这里用作典故。

【译文】

我是一个燕赵的女子,羞于见人,从来不敢打开我的面庞。

我养成了兰蕙的品德,但还未能出嫁。

美好的年华容易逝去,常常担心像春风一样无情地催开百花而使花朵枯萎凋谢。

坐看花落而不为所动,心中不禁伤感。

含情脉脉地看着自己的倩影,回头看自己的影子,感到无限悲伤。

怎么能遇到一个贤良君子,与他携手一起走向那通向兰花阶的路上呢?

【赏析】

此篇第一韵中,起笔就写自己出身寒微,又生逢乱世。从“羞颜未常开”,可以看出她是一个不喜抛头露面、羞于与男子交往的女子。这两句看似平淡无奇,其实暗藏着许多内容。一是写出了她的身世和遭遇,二是暗示了她内心对爱情的渴望。接着两句,作者又自比为培育了多年,却尚未开放的花朵,等待有人来欣赏。这一比喻非常巧妙,既表明了自己内心的寂寞,也表达了自己对爱情的渴望。最后两句则是诗人对自己处境的感慨。她看到身边的花儿正在盛开,而自己却无法与之共享春光,不禁心生愁绪。这种愁绪既是对个人境遇的不满,也是对社会现实的无奈。

第二韵开始转入写景。“芳华易衰谢”,“芳华”是指美好的时光或青春。这里用“易衰谢”来形容花儿的美丽,暗含着诗人对美好时光流逝的感叹。同时,这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脆弱和敏感。“常恐春风催”,这里的“催”字,既表达了对春天到来的期待,也暗示了对美好时光即将结束的忧虑。这种忧虑既有来自外部环境的压力,也有来自内心的感受。

第三韵继续写景。“坐见繁花落”,这是全诗中的名句。诗人坐在高楼之上,目睹着繁花盛开又凋零的过程,心中不禁生出无限的感慨。这种感慨既包括对生命无常的感慨,也包括对世事变迁的感慨。“凄然动中怀”,这里的“凄然”一词,既描述了花儿凋零的场景,也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情感波动。

第四韵开始转入抒情。“含睇下妆楼”,这里的“含睇”一词,既描述了诗人的眼神,也表达了她的内心世界。而“下妆楼”则暗示了她的孤独和无助。“顾影深自哀”,这里的“顾影”一词,既表现了她的孤独和无助,也揭示了她的内心深处的痛苦和悲伤。“焉得偶君子”,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爱情的向往和追求。她希望能找到一个合适的伴侣,与他携手共度人生。

整首诗歌语言优美,意境深远,通过描绘自己的处境和感受,表达了自己对爱情的渴望和追求。同时,也展示了诗人丰富的想象力和敏锐的情感表达能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