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君留别诗,离亭日有祖。
人自送翰林,伯襄毋乃苦。
君是玉堂宾,君身原有主。
递作卿与相,终不易吾故。
权势易为名,君曾作是语。
亦有势愈高,其芳乃愈沮。
譬如丝在染,渐渐非其素。
我今与君别,豫意相期处。
还我旧伯襄,馀物一无取。
【注释】
读君留别诗:你给我读了你离别朋友的诗。
离亭日有祖:在送别的亭子里,每天看见别人来送别,就像祖庙一样。
人自送翰林:你本是翰林学士,本应被人送别。
伯襄毋乃苦:我为你感到痛苦,因为你要离开我们。
玉堂宾:指翰林院的宾客。
卿与相:指宰相和丞相。
终不易吾故:最终也不会改变我的本性。
权势易为名:权势可以使人出名,但不一定能够带来长久的名誉。
君曾作是语:你曾经对我说过这样的话。
亦有势愈高,其芳乃愈沮:虽然有权有势的人可以成名,但是这种名声往往也会受到挫折。
譬如丝在染:就像丝线在染色一样,逐渐改变了原来的本色。
豫意相期处:预先约定了下次再见面的时候。
还我旧伯襄:让我回到过去那个做翰林学士的伯襄。
馀物一无取:剩下的东西都没有保留下来。
【赏析】
这是一首赠别诗。诗中表达了对友人即将离去的不舍之情以及对其未来前途的期望。
首联“读君留别诗,离亭日有祖”。意思是读你留下的告别诗,离别之日在离亭相见。这里的“祖”可以理解为“聚”,即相聚的意思,诗人通过这个词语表达了对友人离别时的情景的怀念。
颔联“人自送翰林,伯襄毋乃苦”。“人自送翰林”指的是你作为翰林学士,本应该被人们送别。而“伯襄毋乃苦”则是指我为你感到痛苦,因为你将要离开,我无法和你共度时光。这里运用了对比的修辞手法,将送别和离别进行了巧妙的对比,使诗歌的情感更加深刻。
颈联“君是玉堂宾,君身原有主”。意思是你本来就是翰林院的宾客,你的身上自有其主人。这里强调了你的身份和地位,同时也表达了你对友人的关心和祝福。
接下来的两句“递作卿与相,终不易吾故”。意思是轮流担任朝廷中的高级官员,最终也难以改变我的本性。这两句运用了假设的修辞手法,通过假设的方式表达了对未来的期待和对自我性格的坚守。
后面的诗句“权势易为名,君曾作是语”。意思是权势可以使人成名,但是你曾经告诉我不要追求权势。这句话表达了你对权力的警惕和对名声的追求之间的矛盾。
最后两句“亦有势愈高,其芳乃愈沮。譬如丝在染,渐渐非其素”。意思是虽然有权有势的人可以成名,但是这种名声往往也会受到挫折。就像丝线在染色一样,逐渐改变了原来的本色。这两句进一步强调了权力和名声之间的关系,表达了对社会现象的批判和反思。
整首诗通过对友人离别情景的描写以及对权力和名声的思考,表达了对友人的深情厚谊和对未来的期待。同时,这首诗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气和个人价值观的变化,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