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自有匡庐山,遂与天地增藩卫。
山根插入彭蠡湖,峥嵘背杀三江势。
地因人胜古有语,于乎万物随兴废。
学馆林宫客不栖,千岩万壑堪流涕。
文采昔贤今尚存,讲堂寂寞对松门。
松门桂华秋月圆,拄杖高寻万古源。
梅岭古色照石镜,扶桑丹霞迎我轩。
绝顶坐歌霜月净,石潭洗足芝草繁。
更有冠者五六人,峭崖穷嶂同攀搴。
草行有时闻过虎,旦暮时复啼清猿。
我今胡为公务牵,蟋蟀在户难久延。
出山车马走相送,落日遂上鄱阳船。
生徒绻恋集涯浒,孤帆月照仍留连。
情深过厚亦其礼,谫薄窃愧劳诸贤。
明朝伐鼓凌浩荡,五峰双剑生秋烟。

诗句解析

  1. 东南自有匡庐山,遂与天地增藩卫。
  • 注释: 在南方的东南方向就有匡庐山,它就像天地之间的一道护城河。
  • 赏析: 这句诗用“增藩卫”来形容匡庐山对周围环境的保护作用,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保护意识的强调。
  1. 地因人胜古有语,于乎万物随兴废。
  • 注释: 因为人的智慧而使土地变得美好,然而万物的繁荣与衰败都随之而起。
  • 赏析: 这里诗人通过“地因人胜”来表达人类活动对自然景观的影响以及这种影响带来的变化。同时,“万物随兴废”反映了自然界的无常和脆弱性。
  1. 学馆林宫客不栖,千岩万壑堪流涕。
  • 注释: 虽然有学馆和官署,但游客却无处落脚,只有千岩万壑可以让人流连忘返。
  • 赏析: 此句表达了对自然环境的深深眷恋,以及对人文景观繁华背后荒凉现实的感慨。
  1. 文采昔贤今尚存,讲堂寂寞对松门。
  • 注释: 古代的文人学士虽已远去,但他们的文化成就仍然流传至今,而如今这所讲学之所却显得空寂无声。
  • 赏析: 诗人通过对古今文化的对比,表达了对文化传承的珍视以及当前学术氛围的萧条。
  1. 松门桂华秋月圆,拄杖高寻万古源。
  • 注释: 在秋天桂花盛开之时,明月高悬,诗人手持拐杖,探寻历史的源头。
  • 赏析: 这句诗描绘了一幅宁静祥和的画面,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历史的敬畏。
  1. 梅岭古色照石镜,扶桑丹霞迎我轩。
  • 注释: 梅岭的古色映照着石镜,扶桑(太阳)的丹霞照耀着诗人的居所。
  • 赏析: 此句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对生活场景的细致观察。
  1. 绝顶坐歌霜月净,石潭洗足芝草繁。
  • 注释: 登上山顶后,诗人在月光下吟唱,脚下的石潭边长满了灵芝。
  • 赏析: 这句诗捕捉了夜晚山林的静谧之美,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场景。
  1. 更有冠者五六人,峭崖穷嶂同攀搴。
  • 注释: 还有五六位高人,他们在陡峭的悬崖上攀援前行。
  • 赏析: 这句诗通过描绘攀登者的形象,强调了求知探索的精神和勇攀高峰的决心。
  1. 草行有时闻过虎,旦暮时复啼清猿。
  • 注释: 在行走间偶尔听到老虎的叫声,黄昏和拂晓时分又听到猿猴的啼鸣。
  • 赏析: 这句诗以动物的声音象征自然的威胁,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界潜在危险的警觉和敬畏。
  1. 我今胡为公务牵,蟋蟀在户难久延。
  • 注释: 我为何被公务缠身无法脱身?蟋蟀在屋中叫个不停,难以长久停留。
  • 赏析: 诗人以蟋蟀作为自我形象的象征,表达了对自由生活向往和对束缚生活的无奈。
  1. 出山车马走相送,落日遂上鄱阳船。
  • 注释: 出了山后,车马纷纷相送,落日时分便乘着小船返回。
  • 赏析: 这句诗描绘了一幅别离的画面,表现了旅途的辛酸和不舍。
  1. 生徒绻恋集涯浒,孤帆月照仍留连。
  • 注释: 学生们依依不舍地聚集在岸边,孤舟上的月亮依旧明亮,让人留连忘返。
  • 赏析: 此处诗人表达了对离别时刻的感伤和对学生的深情怀念。
  1. 情深过厚亦其礼,谫薄窃愧劳诸贤。
  • 注释: 我对大家的深情厚意感到惭愧,也应当以同样的礼节回敬大家。
  • 赏析: 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师生之间深厚情谊的感激之情以及对自身能力的谦逊自省。

译文

东南自有匡庐山,于是与天地共为藩篱。
山根插入彭蠡湖,峥嵘背杀三江势。
地因人胜有旧语,感叹万物随兴废。
学馆林宫客不栖,千岩万壑堪流涕。
文采昔贤今犹存,讲堂寂寞对松门。
松门桂华秋月圆,拄杖高寻万古源。
梅岭古色照石镜,扶桑丹霞迎我轩。
绝顶坐歌霜月净,石潭洗足芝草繁。
更有冠者五六人,峭崖穷嶂同攀搴。
草行有时闻过虎,旦暮时复啼清猿。
我今胡为公务牵,蟋蟀在户难久延。
出山车马走相送,落日遂上鄱阳船。
生徒绻恋集涯浒,孤帆月照仍留连。
情深过厚亦其礼,谫薄窃愧劳诸贤。
明天伐鼓凌浩荡,五峰双剑生秋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