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初寒春尚赊,坎中夜半有鸣蛙。
百年宇宙喧戎马,十月雷霆起蛰蛇。
老柳黄垂霜后树,小桃红破雨中花。
三公燮理非无术,愁听空江度鬼车。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在乾道七年(1171)十月闻春雷时所作,表达了诗人对朝廷政治的担忧和忧虑之情。全诗采用象征手法,将自然界中的事物与国家大事相联系,以春天雷电象征国家大事,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大事的关心和忧虑之情。
首句“十月闻雷”直接点明了时间、地点和事件,描绘了一幅雷鸣电闪的画面,为后文铺垫基础。次句“天气初寒春尚赊”,描绘了春天来临前的寒冷天气,暗示了国家大事尚未开始,需要耐心等待。第三句“坎中夜半有鸣蛙”,以青蛙的鸣声比喻国家大事的开始,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国家大事的期待和担忧。
第四句“百年宇宙喧戎马”,将国家的大事比喻为百年来的战争,强调了战争的频繁和残酷,表达了诗人对国家战乱的忧虑。第五句“十月雷霆起蛰蛇”,以雷电和蛰蛇比喻国家大事的激烈冲突,暗示了国家可能会面临重大危机。
第六句“老柳黄垂霜后树,小桃红破雨中山”,以老柳和桃花的颜色变化,描绘了大自然的变化,反映了国家大事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第七句“三公燮理非无术,愁听空江度鬼车”,以三公的治理能力比喻国家大事的处理方式,但仍然无法消除内心的忧虑和焦虑,只能听任空江上的鬼车度过。
整首诗语言简练,意象丰富,通过自然景物的变化,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大事的担忧和忧虑之情。同时,诗歌中的典故也增加了诗歌的文化内涵和艺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