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客无家望转迷,山空木落气凄凄。
愁催短发浑如鹤,病觉长身不称犀。
书断蓟门天万里,禅经秦树雪千溪。
何由去学神仙术,一鼎丹砂夜自泥。

【注释】

至日:即冬至,古人以冬至为岁首的开始。

无家:指漂泊不定。

转迷:指迷路。

山空木落气凄凄;指深秋景色荒凉,寒风凛冽。

愁催白发浑如鹤,病觉长身不称犀;形容年老体衰,鬓发全白,身体瘦削,步履艰难。

蓟门;指蓟州,今北京西南,是通往北方边疆要道。天万里,指路途遥远。

禅经秦树雪千溪;意谓在寒冷的冬天,从秦地传来了佛经,就像千条溪流上飘落着雪花一样。

何由学神仙术;如何能学成神仙的法术呢?何由,何处,怎么。

一鼎丹砂夜自泥;意谓夜间自己把丹炉里的丹砂炼成了灰。

【赏析】

这是一首咏怀诗,抒发了诗人因年老、多病而不得施展抱负的抑郁心情。全诗语言朴实,风格苍劲,情韵悠扬,意境幽远。

首联“独客无家望转迷,山空木落气凄凄”,写诗人在冬至这一天孤独一人,四处漫游,迷失道路。此时正值深秋,树叶凋零,山色空寂,寒风凛冽,更增添了诗人的愁苦与凄凉。这一句描绘了一幅深秋时节,诗人独自在山路上行走的画面,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迷茫。

颔联“愁催白发浑如鹤,病觉长身不称犀”,进一步描绘了诗人年老体衰的状态。“愁催”二字生动地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忧愁,而“白发”则形象地描绘了诗人年老的形象。同时,“病觉长身不称犀”一句则进一步描绘了诗人身体的虚弱,如同犀牛一般沉重,难以承受。这两句将诗人的内心世界和社会现实紧密结合,通过对比和衬托的手法,使诗歌更加深刻地表达了诗人内心的痛苦与无奈。

颈联“书断蓟门天万里,禅经秦树雪千溪”,则转向了对佛法的追求。诗人在这里表达了自己对佛法深深的向往和追求,希望在佛法的指引下找到心灵的归宿和解脱之道。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在现实生活中的困境和无助感。这两句通过对蓟门与秦树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迷茫,同时也表达了他对佛法的渴望和信仰。

尾联“何由学神仙术,一鼎丹砂夜自泥”,则是诗人对现实的一种感慨和反思。他问:“我该如何去学习神仙之术?我的身体已经如此虚弱不堪,连一锅丹砂都炼不成。”这一句既反映了诗人的现实困境,也表达了他对未来的担忧和不安。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生命价值的重新认识和思考。

整首诗以冬至这一天为背景,通过对诗人内心世界的描绘和对社会现实的反映,展现了诗人在现实中的挣扎和痛苦,以及他对佛法的渴望和信仰。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态度和对未来的思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