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末秋风生白蘋,连环入梦客思亲。
蛾眉下嫁终倾国,猿臂须封莫问人。
禹穴读书今几岁,兰亭载酒约新春。
翰林供奉如相问,为说愁添雪满巾。

诗句

天末秋风生白蘋,连环入梦客思亲。

蛾眉下嫁终倾国,猿臂须封莫问人。

禹穴读书今几岁,兰亭载酒约新春。

翰林供奉如相问,为说愁添雪满巾。

译文与注释

第一首

在远方的尽头,秋风带来了秋天的气息,吹拂在湖面上泛起了一层层的白苹。这风仿佛将梦中的你紧紧相连,让你时刻都在想念你的亲人。

第二首

娥眉之下,她(赵泽民)嫁给了一位男子,他的美貌足以倾国倾城。然而她的丈夫却如同猿猴一样强壮有力,他的成就无需他人来评价。他在禹穴中学习,现在已经有几岁了?我们约在兰亭举行酒会,迎接新春的到来。

第三首

作为翰林学士,如果有机会被皇帝相问,我一定会告诉你,我的忧愁已经像白雪一样堆积在了我的头上。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张仲素的一首七言绝句。整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作者对远在他乡的友人的深切思念之情以及对未来重逢的期望与期待。

第一首

此诗开篇即用“天末秋风生白蘋”描绘了一幅深秋时节的景象,秋风轻轻拂过湖面,激起层层波纹。这里的“白蘋”,既是对秋季景象的具体描绘,也暗示了离别的凄凉和思念的情感。诗人通过这样的自然画面,引出“连环入梦客思亲”的感慨。这里,“连环入梦”形象地表达了作者与友人之间深厚的友情,而“客思亲”则直接点明了这份思念的根源——远在他乡的友人。诗人借助秋风的意象,巧妙地将情感融入自然之中,使读者能够感受到那份深深的离愁别绪。

第二首

诗人笔锋一转,从抒发个人情感转为展望未来。他用“蛾眉下嫁终倾国”来形容那位美丽的女子最终嫁给了一位英勇的男子,他们的结合足以让国家为之倾倒。然而,接下来的句子“猿臂须封莫问人”却出人意料地指出,这位英雄虽然英勇无敌,但他的成就却无需他人来评说,仿佛是一个独立于世俗之外的强者。这种反差使得整首诗更加富有戏剧性和张力。同时,“禹穴读书今几岁”一句也暗示了这位英雄人物在禹穴中刻苦学习、不断进取的精神风貌,展现出他非凡的智慧和才华。而“兰亭载酒约新春”则进一步描绘了他与友人相聚欢庆的情景,仿佛在新的一年里,他们将继续携手前行,共同创造美好的未来。这种对未来的憧憬和期待使得整首诗充满了积极向上的力量感。

第三首

诗人再次回归到现实,用“翰林供奉如相问,为说愁添雪满巾”表达了自己作为翰林学士的身份和职责。这里的“翰林供奉”指的是古代皇家学府中担任教授或顾问的官员,他们负责为国家培养人才和提供智囊支持。而“为说愁添雪满巾”则是诗人自谦的表现,意指自己因担忧国家的事务而倍感沉重,如同头上的雪花一般纷纷扬扬。这种自我调侃的方式既体现了诗人的谦逊品格,又展现了他对国家命运的高度关注和忧虑之情。

这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既有对友人深情的怀念,又有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既有对历史英雄的赞美,又有对现实责任的坚守。它不仅反映了唐代文人的思想特点和审美情趣,更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