丈夫死殉国,于道讵非宜。
烈烈卞侍中,忍顾王室危。
枭獍敢为逆,我师焉可支。
跃马婴其锋,以肉充虎饥。
苦战既不旋,有子亦从之。
精忠贯日月,未惭马革尸。
至今石头下,尚使行人悲。
郁郁冶城山,秋风吹古祠。
送客远相过,慷慨伤我怀。
当时诸老臣,清谈竟何为。
酌酒酹英魂,忠孝以为规。

【注释】

丈夫:对有才能的人的尊称;

殉国:为国事而死;

于道:在大道上;

烈烈:英勇的样子;

枭、獍(jīng):传说中的两种恶鸟,比喻凶残的逆贼。

支:抵挡;

跃马婴其锋:指冲锋陷阵;

肉充虎饥:指人肉充饥;

苦战:苦战不退;

精忠贯日月:忠诚之心如日月般光辉灿烂;

未惭:不惭愧;

尚使行人悲:仍然使过客为之悲悼;

郁郁:形容山峦重叠,草木茂盛的样子;

清谈:清高闲雅的谈话。

当时诸老臣:指汉文帝时期许多大臣如张释之、冯唐、魏尚等;

酹(lèi)英魂:用酒洒在地上祭奠亡灵;

忠孝:忠于君主,孝顺父母。

规:准则、标准。

【赏析】

这是一首咏古抒怀诗。诗人在诗中歌颂了东汉时期名将马援的儿子马武的忠烈精神,表达了作者对马援儿子的怀念之情和对其忠诚精神的赞美。全诗通过赞颂马援之子马武的忠孝节义,表达了对忠臣良将的崇敬之情。

诗的前四句赞扬了马援的忠烈精神。马援是东汉名将,他以身许国,为国捐躯。诗中的“丈夫死殉国”就是对马援这一精神的概括。诗人认为,马援之所以能够为国献身,是因为他在大道上毫不迟疑地选择了这条道路。这里的“于道”,指的是为国家而奋斗的道路。马援在这条路上勇往直前,不畏艰险,这种精神值得后人学习。

诗人描绘了马援的儿子马武的英勇形象。马武继承了父亲的遗志,也以身许国,为国捐躯。他敢于冲锋陷阵,甘愿用自己的血肉去填饱敌人的饥饿。这种英勇无畏的精神令人敬佩。

最后四句则是对马武忠诚精神的赞美。马武虽然已经牺牲,但他的忠诚精神却永远留在人们心中。至今石头山下,仍然有许多行人为他感到悲伤。这是因为他们知道,马武是一位忠诚的臣子,他的忠诚精神将会永远激励着后人向前迈进。

全诗通过对马援之子马武的赞美,表达了诗人对忠臣良将的崇敬之情。同时,这首诗也体现了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的爱国情怀和忠诚精神。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