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天不必城南社,范蠡湖头一茅宇。
瓜生陇上已离离,亘长南山少荒土。
出门岂识卿相尊,对客何忧子孙鲁。
岁祈五风十日雨,上无飞蝗下无虎。
四海从今尽中国,作歌且为歌洪武。
但存父子与君臣,风俗当如结绳古。
【注】①范蠡:春秋末年齐国人。辅佐越王勾践灭掉吴国,后隐居于陶(今属山东)。②五风:指岁丰年熟。③结绳:传说上古时人们用绳子打结记事,事成即解,事不成即系,故称为“结绳之古”。④洪武:指朱元璋建立明朝的年号。
【赏析】这是一首反映民生疾苦、颂扬太平盛世的作品。诗人以范蠡湖为背景,通过对耕乐生活、丰收景象的描绘,表达了对太平社会的向往和赞美之情。全诗语言平实流畅,意境开阔深远,既有田园生活的宁静之美,又有对国家安定繁荣的深深祝愿。
首联:“近天不必城南社,范蠡湖头一茅宇。”诗人以范蠡湖为背景,描绘了一幅宁静祥和的画面:湖水清澈,岸边绿柳依依,一座简陋的茅屋坐落在湖畔,仿佛是范蠡当年隐居的地方。这一联既展现了自然景色的美丽,又表达了诗人对范蠡湖的喜爱之情。
颔联:“瓜生陇上已离离,亘长南山少荒土。”此句描绘了田野中的丰收景象:瓜果累累,生长在肥沃的土地上,而山间却显得荒凉。这既是对大自然美景的赞美,也是对农民辛勤劳作的歌颂。同时,也暗示了社会安定、人民安居乐业的现状。
颈联:“出门岂识卿相尊,对客何忧子孙鲁。”诗人用反问的语气表达了自己对世俗荣华的淡然态度:虽然身居高位,却依然保持着朴素的生活;面对宾客,也无需忧虑子孙的未来。这句诗既展示了诗人超脱物欲的境界,又体现了他对人生哲理的深刻理解。
尾联:“岁祈五风十日雨,上无飞蝗下无虎。”诗人通过祈祷风调雨顺来表达对自然的敬畏之情。他认为国家的繁荣安宁离不开大自然的恩赐,因此他祈愿风调雨顺、灾害不生。这既反映了古代人们对自然的崇拜和敬畏,也表达了诗人对于和平稳定生活的向往。
最后一联:“四海从今尽中国,作歌且为歌洪武。”诗人将目光投向了更加广阔的领域:四海之内都成为了中国的一部分。他创作了一首新的歌曲来歌颂这个时代的太平盛世:歌声中充满了对朱元璋领导的大明王朝的赞美与敬仰,同时也表达了对天下太平、百姓安居乐业的美好愿景。
整首诗通过描绘范蠡湖畔的田园生活、丰收景象以及诗人内心的感受,展现了一个和谐、安定、繁荣的社会风貌。它不仅是一首赞美自然和农耕生活的诗歌,更是一种对于理想社会的追求和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