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尘道上马纷纷,延绿亭中杳不闻。
日转长林移树影,雨余芳径长苔纹。
闲吟自策青藜杖,高卧谁书白练裙。
寡过末能身易老,此生惟恐负斯文。
【注释】
红尘道:尘世的小路。延绿亭:亭名,位于延陵县境内,故址在今江苏武进西南,因地有古树,故名。杳不闻:一点声音也不听到。长林:高大的树林。移树影:树叶在风中摇曳,仿佛树影在移动。苔纹:长着青苔的小径。青藜杖:指隐士使用的拐杖,青是形容其颜色。白练裙:白色裙子,这里用来形容女子的衣服。寡过末能身易老,此生惟恐负斯文:寡过:没有过错。末能:不能够做到。身易老:身体很快衰老。斯文:指文化、学问。
【赏析】
这是一首写隐居诗。作者借隐居来表达自己对名利的看法和追求,表达了对清闲生活的向往,以及对自己不能像古人那样归隐山林的无奈和遗憾。
首句“红尘道上马纷纷”,描绘了一幅热闹非凡的市井景象,人们忙碌奔走,马蹄声声,尘土飞扬。这里的红尘,既指繁华喧嚣的市井,也暗含人生的纷扰。诗人在这里用“红尘”二字来概括人生百态,既有对世俗生活的感叹,也有对超脱物外的追求。
第二句“延绿亭中杳不闻”,则转入一个静谧的环境,延绿亭,一个充满诗意的地方,诗人在这里寻找心灵的宁静。但是,当他走进亭中时,却发现自己仿佛与世隔绝,听不到任何声音。这既是一种孤独的体验,也是一种对现实社会的一种讽刺。
第三句“日转长林移树影”,描绘了一幅美丽的自然景观。阳光透过茂密的树林,斑驳陆离地洒在地面上,树木的影子也随之摇曳不定。这里的“长林”,既指高大的树林,也暗示着人生的漫长。而“移树影”,则形象地描绘了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短暂。
第四句“雨余芳径长苔纹”,则是对前一句的延续和深化。雨后,小径旁长满了青苔,显得更加幽静和神秘。这里的“芳径”,既指小路,又暗示着人生的道路;而“长苔纹”,则让人联想到岁月的痕迹和生命的沉淀。
最后两句“闲吟自策青藜杖,高卧谁书白练裙”,则是对隐居生活的一种描绘。诗人在闲暇之余,常常独自吟诗作画,欣赏大自然的美。同时,他也会穿着白色的长裙静静地躺着,享受着生活的乐趣。这些描写虽然平淡无奇,但却充满了诗意和韵味,让人感受到了诗人内心深处的平和与满足。
这首诗通过对隐居生活的描述,展现了诗人对人生的独特理解。他既看到了人生的繁华与喧嚣,也看到了生命的短暂与无常。然而,他却能够保持一颗平静的心态,以一颗赤子之心去面对这一切。这种超脱物外的精神境界,正是他诗歌创作的核心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