苕溪秋高水初落,菱花已老菱生角。
红裙绿髻谁家人,小艇如梭不停泊。
三三两两共采菱,纤纤十指寒如冰。
不怕指寒并刺损,只恐归家无斗升。
湖州人家风俗美,男解耕田女丝枲。
采菱郎是采桑人,又与家中助生理。
落日青山敛暮烟,湖波十里镜中天。
清歌一曲循归路,不似耶溪唱采莲。
诗句释义与译文
- 苕溪秋高水初落 - 苕溪在秋季时水位较低。
- 菱花已老菱生角 - 菱叶开始老化,长出了尖刺。
- 红裙绿髻谁家人 - 描述采菱妇女的装束和颜色。
- 小艇如梭不停泊 - 形容小船快速移动。
- 三三两两共采菱 - 描述多个人一起采菱。
- 纤纤十指寒如冰 - 描写妇女们的手指因寒冷而变白。
- 不怕指寒并刺损 - 尽管手很冷且有刺伤的风险,也不在意继续采菱。
- 只恐归家无斗升 - 担心无法带回足够的菱角来卖钱。
- 湖州人家风俗美 - 湖州地区民风淳朴。
- 男解耕田女丝枲 - 男女都从事农耕。
- 采菱郎是采桑人 - 说明采菱人也是采桑人的身份。
- 又与家中助生理 - 帮助家庭进行经济上的自立。
- 落日青山敛暮烟 - 夕阳下的青山和远处的烟雾。
- 湖波十里镜中天 - 湖面如同镜子般反射天空。
- 清歌一曲循归路 - 随着歌声一路唱回。
- 不似耶溪唱采莲 - 不像耶溪那边唱歌声嘈杂,这里更宁静。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一幅生动的秋天采菱图景,反映了江南地区的自然风貌和当地人民的生活方式。诗中细腻地表达了采菱妇女不畏严寒、勤劳工作的精神状态,以及她们对家庭经济的责任感。同时,通过对湖光山色的描绘,展现了江南水乡的美丽景色,让人感受到一种宁静和谐的氛围。整首诗以简洁明快的笔触,展示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画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