苕溪秋高水初落,菱花已老菱生角。
红裙绿髻谁家人,小艇如梭不停泊。
三三两两共采菱,纤纤十指寒如冰。
不怕指寒并刺损,只恐归家无斗升。
湖州人家风俗美,男解耕田女丝枲。
采菱郎是采桑人,又与家中助生理。
落日青山敛暮烟,湖波十里镜中天。
清歌一曲循归路,不似耶溪唱采莲。

诗句释义与译文

  1. 苕溪秋高水初落 - 苕溪在秋季时水位较低。
  2. 菱花已老菱生角 - 菱叶开始老化,长出了尖刺。
  3. 红裙绿髻谁家人 - 描述采菱妇女的装束和颜色。
  4. 小艇如梭不停泊 - 形容小船快速移动。
  5. 三三两两共采菱 - 描述多个人一起采菱。
  6. 纤纤十指寒如冰 - 描写妇女们的手指因寒冷而变白。
  7. 不怕指寒并刺损 - 尽管手很冷且有刺伤的风险,也不在意继续采菱。
  8. 只恐归家无斗升 - 担心无法带回足够的菱角来卖钱。
  9. 湖州人家风俗美 - 湖州地区民风淳朴。
  10. 男解耕田女丝枲 - 男女都从事农耕。
  11. 采菱郎是采桑人 - 说明采菱人也是采桑人的身份。
  12. 又与家中助生理 - 帮助家庭进行经济上的自立。
  13. 落日青山敛暮烟 - 夕阳下的青山和远处的烟雾。
  14. 湖波十里镜中天 - 湖面如同镜子般反射天空。
  15. 清歌一曲循归路 - 随着歌声一路唱回。
  16. 不似耶溪唱采莲 - 不像耶溪那边唱歌声嘈杂,这里更宁静。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一幅生动的秋天采菱图景,反映了江南地区的自然风貌和当地人民的生活方式。诗中细腻地表达了采菱妇女不畏严寒、勤劳工作的精神状态,以及她们对家庭经济的责任感。同时,通过对湖光山色的描绘,展现了江南水乡的美丽景色,让人感受到一种宁静和谐的氛围。整首诗以简洁明快的笔触,展示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画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