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凭韵脚当跋尾,不识可称同调无?春光差喜雾非雾,世事休论觚不觚。
故庐指点谁稚子,且欣且慨手捋须。先畴旧德等闲在,止合传玩何叹吁。
王公之先所可荐,莼蘩筐筥暨潢污。须眉忽作翠微绿,耳畔清泉鸣仆夫。
丹清能事审若尔,愚公移山真复愚。吁嗟乎,愚公移山真复愚!
诗句解析:
- 强凭韵脚当跋尾,不识可称同调无?
- 强凭韵脚当跋尾: 意指尽管只是借用韵脚(押韵的末尾音)作为结尾,但认为这也能算作一种风格。
- 不识可称同调无?: 表示不知道这样的风格是否值得称为“同一格调”。这里的“同调”是指风格或艺术表现方式相似的人或作品。
- 春光差喜雾非雾,世事休论觚不觚。
- 春光差喜雾非雾: “春光”可能指春天的景象,而“雾非雾”形容云雾缭绕,给人一种朦胧美感。这里表达了对春天景象的欣赏,即使它不是完全清晰的雾气。
- 世事休论觚不觚: “世俗”通常指世间的事理或行为准则。“觚不觚”则意味着是否合乎某种规则或标准,这里可能是在说世间的事情不必过度纠结于是否符合某些既定规则。
- 故庐指点谁稚子,且欣且慨手捋须。
- 故庐指点谁稚子: “故庐”指的是过去的居所,“指点”可能是回忆过去的场景或人物。“稚子”则可能指的是孩子,这里用来形容怀旧之情。
- 且欣且慨手捋须: “且欣”表示同时感到高兴和感慨,“手捋须”是一种动作描写,可能象征着整理思绪或回顾往事。
- 先畴旧德等闲在,止合传玩何叹吁。
- 先畴旧德等闲在: “先畴”可能是指过去的土地或田地,“旧德”指的是过去的美德或成就。“等闲在”表明这些美德现在仍然平凡无奇。
- 止合传玩何叹吁: “止合”意为仅仅适合,“传玩”是研究或欣赏的意思。这里表达的是对这些美德的评价,认为它们仅适合被研究和欣赏。
- 王公之先所可荐,莼蘩筐筥暨潢污。
- 王公之先所可荐: “王公之先”可能指的是古代的贵族或帝王,“所可荐”意为值得推荐的地方或事物。
- 莼蘩筐筥暨潢污: “莼”是莼菜,一种水生植物,“蘩”也是蔬菜之一,这里可能是在描述各种食材。“筐筥”和“潢污”分别指容器和泥泞之地,这里可能用来比喻不同环境或条件下的自然美景。
- 须眉忽作翠微绿,耳畔清泉鸣仆夫。
- 须眉忽作翠微绿: “须眉”指的是人的眉毛和胡须,“翠微绿”形容色彩鲜艳、生机勃勃的样子。
- 耳畔清泉鸣仆夫: “耳畔清泉”可能指的是听到的泉水声,“仆夫”即仆人或劳动者,这里可能是在描述自然环境中的宁静与和谐。
译文:
- 强凭韵脚当跋尾,不识可称同调无?春风中雾气缭绕却美如画,世事何必拘泥于形式。
- 故乡的小房子指向着童年的回忆,我欣然感叹同时也有些感慨地捋起胡须。过去的美德如今显得平平常常,只适合细细品味。
- 昔日的田地里种着各种蔬菜,如今却被污染了。王公之前的地方值得推荐,莼菜和荷叶点缀在筐篓和泥泞中都呈现出美丽的绿色。
- 胡须突然变成了翠绿色的山峦,耳边传来清澈的泉水声伴随着仆人们的劳作声。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观和个人情感,展现了作者对生活的感悟和审美情趣。诗人通过对春雾、故乡、美德和自然景色的观察,表达了对生活中简单美好事物的珍惜和对传统美德的怀念。同时,诗中的比喻和象征也增强了诗歌的意境和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