茆堂客去山逾静,花径云开水自流。
昌歜石边灵节长,伏苓松下暗丝浮。
仙人时见骑黄鹤,野老长眠傍白鸥。
懒向参同问玄圃,应知闲处即丹丘。

【诗句释义与译文】山中(其一):

茆堂客去山逾静,花径云开水自流。

昌歜石边灵节长,伏苓松下暗丝浮。

仙人时见骑黄鹤,野老长眠傍白鸥。

懒向参同问玄圃,应知闲处即丹丘。

注释:

  1. 茅屋的客人离去后,山显得更加宁静。
  2. 在花径上行走,云雾飘荡,溪水自行流淌。
  3. 昌歜石边的灵芝生长得特别长久,伏苓树上的细丝轻轻飘动。
  4. 仙人偶尔骑着黄鹤飞过,野人常常安卧在白鸥旁。
  5. 懒得向参同问道,应该知道悠闲的地方就是丹丘山。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山林景色的诗,通过生动的描写展现了山中的宁静和神秘。
    第一句“茅堂客去山逾静”描述了主人离开后,山变得更加寂静。这里的“茅堂客”可能是指诗人的朋友或熟人,他们离开后,山的寂静更加突出。这种对比使得山的宁静更加突出,也让人感受到山的幽深和神秘。
    第二句“花径云开水自流”,描绘了在花径上的行走经历。这里的“云开”形容云彩散开,给人一种清新、明亮的感觉。而“水流自流”则形容溪水自然流动,不受外界干扰。整个画面充满了生机和活力,展现了大自然的神奇魅力。
    第三句“昌歜石边灵节长”,描述了昌歜石边的灵芝生长得特别长久。这里的“灵节”可能指的是某种特殊的意义或价值。而“昌歜石边”可能是某个特定的地点,这里的灵芝生长得特别茂盛,给人一种祥和、安宁的感觉。
    第四句“伏苓松下暗丝浮”,描绘了伏苓树上的细丝轻轻飘动。这里的“伏苓”可能是一种植物名,而“细丝浮”则形容细丝轻盈地漂浮在空中。整个画面给人一种轻盈、飘逸的感觉,展现了大自然的柔美和和谐。
    第五句“仙人时见骑黄鹤,野老长眠傍白鸥”,描述了仙人偶尔骑着黄鹤飞过,野人常常安卧在白鸥旁。这里的“仙人”和“野老”分别代表了不同的身份和地位,他们的出现增加了画面的多样性和丰富性。而“黄鹤”和“白鸥”则分别代表着自由、飘逸和安详的生活状态。
    最后一句“懒向参同问玄圃,应知闲处即丹丘”,表达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这里的“参同”可能是指某个特定的修行或修炼方法,而“玄圃”则可能是一个神秘的场所。整首诗通过对山中景色的描绘,展现了大自然的美丽和神秘,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充满了诗意和美感。它通过生动的描写展现了山中的独特魅力,让人仿佛置身于其中,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和美丽。同时,它也表达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展现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自然的生活态度。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