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碑闲倚庙门斜,往事伤心付一嗟。
春草长沙仍牧马,晚风疏树偶栖鸦。
角端虚忆传神语,劈正何从纪梦华。
谁向渎山陈酒海,飞尘如雨乱闻蛙。
【注释】
经元世祖庙:经过大元世祖的庙。
王应韶韵:指元朝王应韶的诗。王应韶是南宋诗人,字子正,号莲峰居士,建阳人,宋亡后隐居于闽中武夷山。他与文天祥、谢枋得等有交往。
断碑闲倚:断碑上刻着诗句,闲倚在庙门旁。
牧马:放牧马匹。
晚风疏树:傍晚的晚风轻轻吹过稀疏的树林,偶尔能听到乌鸦叫声。
角端虚忆:指传说中的角端神,传说中能够传神。
劈正何从纪梦华:如何记录梦中的景象。劈正是古代的一种计时工具,这里指用来计算时间的仪器。
谁向渎山陈酒海:谁能向渎山(位于浙江绍兴)陈设美酒,像当年一样畅饮?渎山是绍兴一带的一个地名。
飞尘如雨乱闻蛙:《庄子·逍遥游》云:“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意思是蟪蛄只知道春夏季节,不知道秋冬季节,而蟪蛄只能生活在树上,不能生活在地下,所以无法听到地下的青蛙叫声。现在人们常以蝉鸣来比喻夏天的到来,这里的“飞尘”指的是秋天的落叶,“闻蛙”指的是冬天的蛙叫。
赏析:
这首诗写于元初。当时,元军已攻下大都城,南宋灭亡,元王朝建立。诗题中的“经元世祖庙”,即是指作者来到元世祖忽必烈的庙宇,祭拜他的功绩。
诗的前两句写庙前的景色。庙门前的断碑上刻着王应韶的诗篇。站在断碑前,作者触景生情,不禁感叹起往昔之事。“往事伤心付一嗟”一句表达了对过去事情的哀伤和无奈。
中间两句写自己的心情。作者看到春天的草地依然被用作牧场,而夕阳下的稀疏树木上偶尔能听到乌鸦的叫声。这反映出作者对现实的不满和对未来的忧虑。
接下来的两句则抒发了作者对历史的怀念之情。他想象角端神如果还在的话,一定会向他传授神奇的法术,让他能够像他一样传神。然而现实中的他却无法实现这个愿望,只能空怀感慨。
最后两句则是对现实生活的感慨。作者想象自己在读史书的时候,如果能像当年一样畅饮美酒并听蛙鸣就好了。但现实是残酷的,现在的他已经无法享受这样的生活。
这首诗通过描绘庙前景色和作者的情感变化,表达了对历史的怀念和对未来的担忧,同时反映了作者对现实的不满和无力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