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何为兮不回,人何之兮不起。父生兮女生,父死兮女死。
岁复岁兮江滨,人之心兮潮水。潮水兮有声,伯姬兮有灵。
纷两涯兮观者,孰父子兮无情。秋冥冥兮江峰青。
诗句原文:
潮何为兮不回,人何之兮不起。父生兮女生,父死兮女死。
岁复岁兮江滨,人之心兮潮水。潮水兮有声,伯姬兮有灵。
纷两涯兮观者,孰父子兮无情。秋冥冥兮江峰青。
注释与赏析:
- 潮的不息:诗中提到“潮何为兮不回”,表达了对潮水永不停息、循环往复的感慨。潮水的永恒涌动象征着生命的力量和时间的轮回。这反映了自然界中一种恒常不变的规律,也暗示了人类对时间流逝的无奈接受。
- 人生的循环:“人何之兮不起”则反映了人生无常的哲理。这里指出无论个体如何努力追求,最终都不可避免地会走向死亡,生命的终点是不变的宿命。这种表述加深了对生命脆弱性和无常性的认识。
- 家庭与社会的联系:“父生兮女生,父死兮女死。” 通过提及父亲和女儿的生命关联,诗人强调了家庭关系在社会结构中的重要性。这不仅是对家族成员之间情感纽带的描述,也是对社会结构中家族责任和传承的反映。
- 岁月流转与心境变化:“岁复岁兮江滨,人之心兮潮水。” 这里的“岁复岁”和“人心”呼应了时间的流转和个体内心世界的变迁。岁月如同江水般不断流动,而人们的内心也随之起伏波动。这一描写不仅展现了时间的无情,也表达了人们对时间流逝的敏感和感慨。
- 自然的神秘与超自然的存在:“潮水兮有声,伯姬兮有灵。” 在这里,诗人将潮水视为有形的存在,并赋予了其超自然的属性。这种描述不仅增强了潮水的生动性,也体现了人与自然界之间的某种神秘联系。同时,提到“伯姬”可能是指具有特殊力量或象征意义的人物,她的存在为大自然增添了一层神秘色彩。
- 观察者的冷漠与无情:“纷两涯兮观者,孰父子兮无情。” 诗人描绘了旁观者对生死无动于衷的态度,突显出人性中自私的一面。这种冷漠的社会现象揭示了人与人之间关系中的疏离和功利主义倾向。
- 秋天的自然景色:“秋冥冥兮江峰青。” 结尾处通过对秋天景色的描绘,营造出一种凄美而深远的氛围。江边的山峰在秋日的暮色中显得更加清晰和宁静,这样的画面不仅美化了自然景观,也深化了诗歌主题的情感深度,使得整个作品既富有视觉美感又充满哲理意味。
《补洛中越歌三首·慕歌》不仅是一首描写自然和人生的诗歌,更蕴含着深刻的哲学思考和社会观察。这首诗通过对潮水、人生、家庭、时间和自然的细腻描绘,反映了诗人对生命、自然和社会的深刻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