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蠡古来称险绝,其间左蠡尤滕说。
两山对峙舟中行,白浪乘风昼翻雪。
都昌枯坐三日来,一日东风帆早开。
匡庐云外露轻碧,水如新镜无尘埃。
苍烟茫茫隔重浦,风力催帆更双橹。
行行指点落星湾,宛在中央手堪拊。
南康太守送我船,船头忽见瀑布泉。
飞流未便解肺渴,自觉清兴同神仙。
我今西南访黄鹤,一水之间望官阁。
棹歌起处天风长,行尽澄湖帆未落。
【注释】
彭蠡:古郡名,今江西省北部。滕说:指滕子京,唐代诗人、文学家。左蠡:指左蠡山,在都昌县南。两山:指庐山。白浪乘风昼翻雪:江面上波浪滚滚,与风共舞,犹如白色的积雪。发都昌:离开都昌(今江西九江)出发。匡庐:指庐山,位于江西省九江市。云外露轻碧:庐山云雾缭绕,如玉带悬空。水如新镜:江水清澈见底,如同一面明镜。苍烟:形容云雾弥漫的样子。重浦:重重的山岭。风力催帆更双橹:风大的时候,船需要两个桨才能推动前进。宛在中央手堪拊:好像手指一样可以轻轻拍击。南康:今江西省星子县一带。西南:指往西南方。黄鹤:黄鹄山的简称,在今湖北省武汉市附近。一水之间:一江之隔。官阁:官府或官邸,泛指朝廷。
【赏析】
此诗是作者于唐宪宗元和十年(815)出使江州途中经过浔阳作的一首送别诗。诗中通过描绘庐山景色,表现了作者对友人的眷念之情及对友人远行的关切之情。首联写庐山的险要形势;颔联写庐山的奇丽风景;颈联写友人即将远行;尾联写送别时的情景。全诗构思缜密,层次分明,语言简练生动,意境开阔优美,有较高的艺术成就,历来受到人们的赞赏。
这首诗是作者在赴江州途经浔阳(今江西九江)时所作。首联“彭蠡古来称险绝,其间左蠡尤滕说”,以雄浑的气势开篇,写出了彭蠡湖的古老和险要,其中左蠡湖尤其险要。左蠡湖是古代著名的湖泊,位于今江西省九江市南郊约30公里处,因湖水呈青绿色,故又称“青湖水”。左蠡湖四周被山峰环绕,中间只有一条路可以通行,所以又有“天险”之称。第二句中的“滕说”是指唐代文人、政治家滕宗谅。滕宗谅任江州司马时,曾在庐山东林寺隐居读书,后迁任江州刺史。滕宗谅为人正直,为官清廉,因此人们称赞他为“滕子京”。第三句中的“右蠡”是指鄱阳湖,位于江西省东北部,也是我国第一大淡水湖。滕宗谅任江州刺史时,曾治理过鄱阳湖,使其成为一片沃野。滕宗谅治理鄱阳湖的功绩流传至今,因此人们在提到鄱阳湖时总会提到滕宗谅的名字。第四句中的“二山”指的是庐山。庐山地处江西省九江市南郊,主峰汉阳峰海拔高度1474米,最高峰汉阳峰海拔1472米,为我国东部地区最高峰之一。庐山以其独特的山水景观而著称于世,素有“匡庐奇秀甲天下之”的美誉。第五句中的“舟中”即指庐山的船上。第六句中的“白浪乘风昼翻雪”形象地描绘了庐山上的波浪汹涌、翻滚如雪的景象,给人以惊心动魄的感觉。第七句中的“都昌枯坐三日来”则表达了诗人在庐山停留了三天的时间,期间没有外出活动。第八句中的“一日东风帆早开”则表明诗人终于迎来了外出的日子,并早早地收拾好行装准备出发了。第九句中的“匡庐云外露轻碧”形象地描绘了庐山上空云雾缭绕、如仙境般美丽的景象。第十句中的“水如新镜无尘埃”则描绘了庐山的水清澈见底、如一面明镜一般干净的景象。第十一句中的“苍烟茫茫隔重浦”则描绘了远处的重峦叠嶂、云雾弥漫的景象。第十二句中的“风力催帆更双橹”则表达了风力强劲使得船需要两只桨才能推动前进的情况。最后一句中的“落星湾”则是庐山的一个著名景点,位于庐山南面。落星湾原名落星墩,因为这里有许多星状的岩石而得名。落星湾的周围群山环抱、绿树成荫、花香四溢,是一个适合游玩休息的好去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