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风晚飕飕,寒香入我屋。
问渠何方来,嘉园慧山麓。
山人为华谋,如邻意先卜。
谓我城中居,萧然数竿竹。
主人抱秋怀,须尔媚幽独。
尔华烂如金,我竹森如玉。
微醉和陶吟,临风有馀馥。

【注释】

谢人送菊:谢人是指送菊花的人。菊,这里指菊花,即秋菊。

北风晚飕飕:北风在傍晚时分刮起来,发出飕飕声。

寒香入我屋:寒风吹来,菊花的香气飘进了我的屋子。

问渠何方来:询问这菊花是从什么地方带来的?

嘉园慧山麓:嘉园是美丽的园林,位于慧山之脚。

华谋:精心谋划。

如邻意先卜:好像是邻居的心意预先已经卜算好了。

谓我城中居:好像说您居住在城中。

萧然数竿竹:形容竹林萧条而清冷。萧然,寂寞的样子;数竿,几根竹子。

主人抱秋怀:主人怀抱着秋天的心情。

须尔媚幽独:需要你这种幽雅的姿态。

尔华烂如金:你的花朵繁盛美丽如黄金一样灿烂。

我竹森如玉:我种的竹叶茂密挺拔像玉石一样。

微醉和陶吟:微醉时吟诵陶渊明的诗句。陶渊明,东晋末年诗人,曾任彭泽县令,因不满当时黑暗腐朽的政治,弃官归隐田园,自得其乐,他的诗多写田园生活,风格质朴自然。

临风有馀馥:面对风,香气四溢。有馀馥,有余香。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送别友人的诗。诗人通过描绘送别的情景,表达了对友人的深情厚谊以及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全诗以“菊”为线索,通过对比、烘托等手法,生动地描绘了送别的情景,展现了作者对友谊的珍视和对生活的热爱。

首句“北风晚飕飕”,点明了送别的时间和环境。北风在傍晚时分刮起来,发出飕飕声,为送别增添了几分凄凉的气氛。同时,这也暗示了送别的原因——天气寒冷。

次句“寒香入我屋”则是诗人对送别的回应。他打开门迎接友人的到来,只见一股寒香扑鼻而来,让人感到一阵清凉。这里的“寒香”既是自然环境的真实反映,也是诗人心情的真实写照。

三、四两句“问渠何方来,嘉园慧山麓”则进一步描绘了送别的情景。诗人询问友人从何处而来,得知友人是来自美丽的嘉园和慧山脚下。这里的“嘉园”和“慧山”都是著名的景点,代表了美好的地方,也暗含了诗人对友人的期望和祝福。

五、六两句“山人为华谋,如邻意先卜”则描绘了送别过程中的另一段对话。山人(可能是当地的文人或官员)为友人的前途着想,如同邻居事先已经做好了规划。这里的“如邻意先卜”既表明了山人的用心良苦,也体现了诗人对友人未来的美好祝愿。

七、八句“谓我城中居,萧然数竿竹”则是送别中的另一个场景。诗人告诉友人自己居住在城市之中,周围环绕着几根竹子。这里的“萧然”二字不仅描绘了城市中的寂静氛围,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孤寂之感。而“数竿竹”则为这一场景增添了一丝生机与希望。

九、十句“主人抱秋怀,须尔媚幽独”则是送别中的最后一幕。诗人感叹自己的孤独与无奈,但也要感谢友人的到来。这里的“秋怀”既指季节的变化,也隐喻了诗人内心的愁绪;而“媚幽独”则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深眷恋与思念之情。

十一、十二两句“尔华烂如金,我竹森如玉”则是全诗的高潮部分。诗人将友人比作璀璨夺目的金子,将自己种的竹子比作坚贞不屈的玉石。这样的比喻既赞美了友人的美丽与高洁,也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重视与珍惜。

最后一句“微醉和陶吟,临风有馀馥”则是全诗的收尾。诗人在微醉的状态下吟诵陶渊明的诗句,并享受着秋风带来的芬芳。这样的结尾既表现了诗人的豪放与洒脱,也传达了他对生活的热爱与向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