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来长洪初落波,波光映石机穿梭。
两崖微露古铁色,绝无纤垢非人磨。
泊舟分司纵瞻眺,喜见旧刻留东坡。
山人乘月作何状,犹想野服裁秋荷。
仙翁幻语僧解悟,起成万泡沈千涡。
滔滔一泻数百里,昔人浪诧谈悬河。
高歌激烈应山谷,星斗入水皆森罗。
更看笔力九鼎重,寻常转挽须双驼。
冬官好事取入室,灵物得所方委蛇。
迩来霖潦复深没,劳我拂拭尘盈窠。
古今俯仰叹陈迹,惊湍骇浪如予何。
题诗草草告河伯,有鬼欲坏烦撝呵。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长洪(今湖北省黄冈市黄梅县)的所见所感。诗人以生动的笔触,描述了长洪的自然风光和历史遗迹,展现了其独特的山水之美和历史之韵。

  1. 我来长洪初落波:诗人刚来到长洪,眼前的景象是波光粼粼,映照着岩石。这里的“波”指的是水流,而“落波”则形容水波荡漾,给人以宁静而又动感的感受。
  2. 波光映石机穿梭:水流拍打着岩石,激起层层浪花,仿佛机器在运转一般,形象地描绘了长洪的水流动态。
  3. 两崖微露古铁色:两岸的山崖上隐约可见古老的铁锈颜色,暗示着这些岩石经历了长时间的风化和侵蚀。
  4. 绝无纤垢非人磨:这些岩石上没有一丝尘埃或污垢,它们被风吹雨打、水流冲刷,历经千年而不被侵蚀,这体现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5. 泊舟分司纵瞻眺:诗人在岸边停船,可以尽情地眺望和欣赏长洪的美景。这里的“分司”可能是指官府中的部门或者官职,诗人在这里表达了自己对这片土地的热爱和向往。
  6. 喜见旧刻留东坡:诗人惊喜地发现,这里还保存有东坡先生(苏轼)的作品,这让他对这片土地的历史和文化有了更深的了解。
  7. 山人乘月作何状:山上的隐士们在月光下做些什么呢?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山中生活的好奇和向往。
  8. 犹想野服裁秋荷:想象一下,那些隐士们穿着简陋的衣物,就像秋天的荷叶一样朴素无华。这句诗既表现了诗人对隐士生活的同情和理解,也表达了他们对自然美的赞美。
  9. 仙翁幻语僧解悟:神仙的话语似乎被僧人领悟了,这句话暗示了诗人对超脱世俗的境界的追求和向往。
  10. 起成万泡沈千涡:随着水势的变化,成千上万的水泡形成,千涡回旋,形成了一幅壮观的画面。这句诗生动地描绘了长洪水的动态美。
  11. 滔滔一泻数百里:长江如巨龙般蜿蜒流淌,从几百里远的上游一直流向下游。这句诗展现了长江的壮阔和气势。
  12. 昔人浪诧谈悬河:过去的人曾经惊叹于长江的水流量之大,如同悬挂在天空中的河流一般。这句诗表达了长江自古以来就享有盛名的事实。
  13. 高歌激烈应山谷:江面上传来激昂的高歌声,与山谷回响相互辉映。这句诗展现了长江的壮丽景观和人们的精神风貌。
  14. 星斗入水皆森罗:星空中闪烁的星星和北斗星落入水中,形成了一幅星光璀璨的画面。这句诗描绘了长江夜晚的美丽景色。
  15. 更看笔力九鼎重:更加仔细地观看那些用笔力描绘的巨石,它们显得格外沉重。这句诗突出了长江流域的地质地貌特点。
  16. 寻常转挽须双驼:在平常的情况下,人们需要两个骆驼来拉动巨大的石碑。这句诗强调了长江的水流之急和石碑的巨大。
  17. 冬官好事取入室:冬天的时候,官员们喜欢把收集到的物品搬进屋内收藏。这句诗反映了当时人们对长江文化的重视程度。
  18. 灵物得所方委蛇:灵物得到了适当的安置,才会悠然自得地游弋。这句诗传达了对自然和谐共生的理想追求。
  19. 迩来霖潦复深没:近来连绵不断的大雨使得水位再次上升。这句诗描绘了长江水位变化无常的特点。
  20. 劳我拂拭尘盈窠:因为我经常擦拭,灰尘已经堆积满了角落。这句诗反映了诗人对长江沿岸环境的关注。
  21. 古今俯仰叹陈迹:古今多少英雄人物在这里留下了他们的足迹,令人感慨万分。这句诗表达了对长江历史意义的尊重和感叹。
  22. 惊湍骇浪如予何:面对惊涛骇浪,我感到无比震惊和敬畏。这句诗抒发了诗人对长江力量的赞叹。
  23. 题诗草草告河伯:匆忙地为长江写下一首诗,向河神报告我的到来。这句诗显示了诗人对自然的敬畏之情。
  24. 有鬼欲坏烦撝呵:如果有什么妖怪想要破坏这个地方,麻烦你们赶快制止它。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长江保护的期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