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田老人写生手,都从观物心中来。
不须更作体物语,要使花开花便开。
化工画笔只毫发,惧泄天机不令发。
红红紫紫数十枝,已具春秋四时法。
国宾神交能此翁,小亭燕坐无言中。
池鱼庭草各形色,抚卷一笑披光风。
二泉道人不识画,随处看花付清话。
题诗漫欲为花评,秋草菲菲满江介。

【注释】石田老人:指元代画家、诗人黄公望,号“无用师”。观物:观察自然景物。体物语:描写景物的诗。化工:形容黄公望的画技高超,能够把万物造化表现得如此逼真。毫发:比喻细微。天机:自然的规律,也借指黄公望的画法。红红紫紫:形容花的颜色鲜艳繁多。四时法:指花草树木四季开花结果的不同变化规律。国宾:指帝王之臣。神交:意气相投,精神上彼此交流。小亭燕坐:在小亭中闲坐。无言中:心中默诵。池鱼庭草:池中的鱼和庭院里的草。形色:形状和颜色。披光风:被阳光照耀。二泉道人:指明代画家、诗人徐渭,号青藤道士,擅长山水画。清话:谈论清雅的话题。秋草菲菲:指秋天的草叶细长且稀疏。

【赏析】这是一首题画诗,是诗人对黄公望《富春大碗图》的赞美之作。全诗共八句,每句均紧扣画面内容来写,生动地刻画了黄公望的画艺和他对花木繁盛季节变化规律的掌握。

第一句写画家观察自然景物入画的情景。作者说:“石田老人写生手,都从观物心中来。”这里的“石田老人”即黄公望,他是元代著名的画家,以善于观察自然界景物并入画而闻名于世。“手”,就是绘画技巧。“观物”、“心中来”说明其画艺高超,能将所见所闻尽数收入画卷。

第二句写画中不须作体物语(即描写景物的诗),因为“要使花开花便开”。这两句说明画中景物随心随意,无需刻意作画;画中花卉随着自然规律而生长,不必强加人为的安排。

第三句说画家的画技如同天然生成的一样,“惧泄天机不令发”。这里的“惧泄天机”是指害怕泄露了天地间的奥秘和规律。“不令发”是说画家不敢随便使用或泄露这种天机的妙处。这句话表达了画家对自己技艺的高度自信和对大自然规律的珍视。

第四句“红红紫紫数十枝,已具春秋四时法。”描绘了画中数十枝花朵色彩艳丽、形态各异,它们已经表现出了一年之中不同季节的特征。这两句进一步强调了画家对自然规律的掌握和对四季变换的敏锐感知。

第五句“国宾神交能此翁,小亭燕坐无言中。”描述了画家与皇帝之间精神层面的交流,他像一位高人隐士那样悠闲自得地坐在小亭里。这里没有直接描写画画,而是通过人物的神态表现了画家心境的宁静和超然。

第六句“池鱼庭草各形色,抚卷一笑披光风。”接着描绘画中的池塘中的鱼儿、庭院里的花草各自具有独特的形态和色彩。这两句既展现了画面中景物的多样性,又表达了作者欣赏画作时的愉悦之情。

第七句“二泉道人不识画,随处看花付清话。”提到了另一位画家徐渭,他在这幅画作面前却无法辨认其中的艺术价值,只会随意谈笑。这一句既显示了黄公望画作的高超技艺,也表明了当时人们对艺术的误解和无知。

第八句“题诗漫欲为花评,秋草菲菲满江介。”最后两句是作者自己的感慨。他本想题诗评论画作,但看到眼前秋草萋萋的景象,便觉得无从下笔。这里的“满江介”指江面辽阔无际。

整首诗通过对画家黄公望画作的赞美,反映了作者对自然之美的向往和对绘画艺术的热爱。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艺术的认识程度和态度。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