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诗先生笔如铁,铁作拄杖如持节。
楚江东西往复还,老兴相追几年月。
击之不折镕不流,化为何物今何州。
上摩星辰下入水,未到周南应未休。
遗名在世收不去,时复精光照烟雾。
宣溪笑和涯翁歌,歌向庐山最高处。
我来为尔意独存,行歌再过宣溪门。
杖兮杖兮谁可问,望断天涯云满身。
【诗句解读】
- 采诗先生笔如铁,铁作拄杖如持节。
- “采诗”:古代的一种官职,负责采集民间的歌谣。
- “笔如铁”:比喻其文笔犀利,如同铁一般。
- “铁作拄杖如持节”:形容其用铁笔作为手杖,象征着权威或责任。
- 楚江东西往复还,老兴相追几年月。
- “楚江”:指长江,古时楚地的一条大河。
- “往复还”:来回移动,这里指诗歌在江边来回吟咏。
- “老兴相追几年月”:表达了作者对诗歌创作的执着和年月的流逝。
- 击之不折镕不流,化为何物今何州?
- “击之不折”:即使被击打也不会断裂。
- “镕不流”:即使在熔化后也不流动。
- “化为何物今何州”:询问这些文字究竟化为何种形态,现在又在哪里?
- 上摩星辰下入水,未到周南应未休。
- “上摩星辰”:形容文字高远、崇高,如同星星一般。
- “下入水”:形容文字深邃、渊博,如水般深不可测。
- “周南”:古代地区名,这里可能指的是某种文化或思想的核心地带。
- “未到周南应未休”:表示这种文字还未到达真正的核心或境界,不会停止。
- 遗名在世收不去,时复精光照烟雾。
- “遗名”:遗留下来的名声。
- “收不去”:即使想要去除也难以去除。
- “时复精光”:不时有智慧的光芒闪现。
- “照烟雾”:像烟雾一样模糊不清,但又有光芒照亮。
- 宣溪笑和涯翁歌,歌向庐山最高处。
- “宣溪”:可能是作者的名字或者地名。
- “涯翁歌”:涯翁是人名,这里可能是诗人自己的名字或字号。
- “歌向庐山最高处”:将歌声投向最高的山,表示高远、追求卓越。
- 我来为尔意独存,行歌再过宣溪门。
- “我”:诗人自称。
- “尔”:你。
- “意独存”:独自保持这份意愿。
- “行歌再过宣溪门”:再次路过宣溪的门,表示不忘过去的经历和情感。
- 杖兮杖兮谁可问,望断天涯云满身。
- “杖兮杖兮”:感叹词,表示对事物的思考和感受。
- “谁可问”:不知道该向谁询问。
- “望断天涯云满身”:形容心情愁绪,仿佛整个世界都是茫茫的云海,无法触及。
【赏析】
这首诗以“王宣溪先世铁拄杖歌”为题,通过描绘采诗先生手持铁笔的形象及其对诗歌创作的执着,表达了诗人对诗歌艺术的热爱和追求。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比喻,如“铁作柱杖如持节”、“击之不折镕不流”,以及“上摩星辰下入水”等,展现了诗歌的高远意境和深邃内涵。最后两句则以感慨之情收尾,表达了对人生旅途的哲思和对未来的期望。整首诗既体现了诗人对诗歌艺术的热爱和追求,又展示了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审美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