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方困于酒,因君亦思止。
公心周诰前,兴在陶诗里。
尝观复初爻,端拜颜氏子。
所贵进我德,宁顾俗憎喜。
但恐言语多,口过从兹起。
圣贤本在人,浊醪空妙理。
曲生虽可交,终然不如已。
公能透此关,不止自止矣。
如操有舵舟,何患江无涘。
愿勿逾此心,恒若承大祀。

【注释】

我方困于酒:我正沉迷于美酒之中。

因君亦思止:因为你也想到要停止饮酒。

公心周诰前:你的公心可以追溯到周公的教诲。

兴在陶诗里:你的兴起源于陶渊明的诗篇中。

曾观复初爻:我曾观察过《易经》中的复卦。

端拜颜氏子:曾恭敬地拜见过颜回这位贤人。

所贵进我德:你所看重的是提升我的品德。

宁顾俗憎喜:难道会顾及世俗的厌恶与喜爱吗?

但恐言语多:但是恐怕言辞过多。

口过从兹起:言辞过多就会因此而起波澜。

圣贤本在人:圣人和贤人在本质上都在人间。

浊醪空妙理:即使喝的是浓酒,也能领会其中的道理。

曲生虽可交,终然不如已:即使是结交了像曲高这样的朋友,最终还是比不上你。

公能透此关,不止自止矣:您若能洞察这其中的关键,就不必再自我节制了。

如操有舵舟,何患江无涘:就像手握舵柄的船一样,何必担心没有江水呢?

愿勿逾此心,恒若承大祀:希望不要超越这个心境,始终保持着如同祭祀天地那样的庄重。

【赏析】

这是一首赠别诗。诗人在送别友人之际,既表达了自己惜别的深情,又劝勉朋友以豁达的情怀去面对人生的坎坷。全诗语言平易流畅,意境清远隽永。

第一、二句“我方困于酒,因君亦思止”,是说我自己沉湎于酒中,因为您也想到了要停止饮酒。这里诗人巧妙地运用了“比”的修辞手法,用“困于酒”来比喻“思止”。

第三、四句“公心周诰前,兴在陶诗里”,是说您的心胸广阔,可以追溯到周公的告诫;而兴起则是由于陶渊明的诗篇。这两句既是对友人高尚品格的赞誉,又表明了自己对陶诗的喜爱之情。

第五、六句“尝观复初爻,端拜颜氏子”,是说我曾经仔细观察《易经》中的复卦,并曾经恭恭敬敬地拜见过颜回这位贤人。这两句进一步强调了诗人与友人之间的深厚友谊,以及自己的谦逊好学的品质。

第七、八句“所贵进我德,宁顾俗憎喜”,是说您所看重的是提升自己的品德,而不是顾及世俗的厌恶与喜爱。这里的“进我德”是指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而“俗憎喜”则是指世俗的偏见和喜怒。这两句表现了诗人对自己道德修养的重视,以及对世俗偏见的不屑一顾。

第九、十句“但恐言语多,口过从兹起”,是说但恐怕言辞过多,就会因此而起波澜。这里的“口过”是指言辞过多,而“从兹起”则是指由此引发的问题或争议。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言辞谨慎的态度,同时也暗示了诗人与友人之间深厚的情谊。

第十一句“圣贤本在人,浊醪空妙理”,是说圣人和贤人本来就存在于人间,即使喝的是浓酒,也能领会其中的道理。这里的“浊醪”是指浓酒,而“空妙理”则是指虽然喝的是酒,但也能感受到其中的智慧与道理。这两句进一步强调了诗人对知识与智慧的渴望。

第十二、十三句“曲生虽可交,终然不如已”,是说即使是结交了像曲高这样的朋友,最终还是比不上你。这里的“曲生”是指曲高这位朋友,而“不如己”则是指无法与之相比。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赞赏之情,同时也表明了自己谦逊好学的品质。

第十七、十八句“公能透此关,不止自止矣”,是说您若能洞察这其中的关键,就不必再自我节制了。这里的“此关”是指诗人心中的困惑或难题,而“自止矣”则是指不再自我约束。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感激之情,同时也体现了自己对人生态度的转变与调整。

最后两句“如操有舵舟,何患江无涘”,是说就像手握舵柄的船一样,何必担心没有江水呢?这里的“舵舟”是指掌握方向的船只,而“何患江无涘”则是指只要能够掌握好航向,就不会担心没有江水。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信心与决心,同时也展现了自己豁达的人生态度。

整首诗以对话的形式展开,通过描绘友人的形象与品质,表达了自己对人生的看法与态度。诗人在送别之际,既表达了自己惜别的深情,又劝勉朋友以豁达的情怀去面对人生的坎坷。全诗语言平易流畅,意境清远隽永,值得细细品味。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