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学论一贯,斯最为要义。
自从参赐远,谁领言下意。
圣以一贯万,体用无二致。
学者求之万,其一乃可至。
执著固云非,超悟亦未是。
功深与力到,庶几有真契。
【解析】
本诗是一首赠序体诗,全诗分为八句,每一句都紧扣“一”字,层层深入地表达了陈白沙对学问理解的深刻见解。“圣学论一贯,斯最为要义”,这是说圣学的道理只有通过一贯才能领会;“自从参赐远,谁领言下意”:自从你远游南海以后,谁能领悟我言下之意?“圣以一贯万,体用无二致”,圣人把一贯的道理推广到万物,其体和用是统一的。“学者求之万,其一乃可至”,学者寻求万般知识,但只有其中的一种才能够到达真理。“执著固云非,超悟亦未是,功深与力到,庶几有真契”。执着固然不是,超越也不是,只有通过刻苦努力才能达到真理。
【答案】
①首联点题,指出学问的关键在一。②颔联承上启下,指出自己远离岭南后,谁还能领悟自己言下之意呢?③颈联承上启下,指出圣人把一贯的道理推广到了万物,其体和用是一不可分的。④尾联总结全诗。⑤译文:圣学之道只有通过一贯才能领悟,自从你远游南海以后,谁还能领悟我言下之意?圣人把一贯的道理推广到了万物,其体和用是一不可分的。学者寻求万般知识,但只有其中的一种才能够到达真理。执着固然不是,超越也不是,只有通过刻苦努力才能达到真理。赏析:
这首诗是赠序体诗,全诗分为八个句子,每一句子都是紧扣“一”来表达陈白沙对学问的理解。第一句“圣学论一贯,斯最为要义”表明了圣学之道只有通过“一贯”才能领会;第二句“自从参赐远,谁领言下意”指出自从你远游南海以后,谁能领悟自己言下之意?“圣以一贯万,体用无二致”承接上两句,指出圣人把一贯的道理推广到了万物,其体和用是一不可分的。第三、四两句“学者求之万,其一乃可至”承接前两句,指出学者寻求万般知识,但只有其中的一种才能够到达真理。“执著固云非,超悟亦未是”承上两句指出执着固然不是,超越也不是,只有通过刻苦努力才能达到真理。最后两句“功深与力到,庶几有真契”总结全诗,说明只有通过刻苦努力才能得到真理。
全诗语言朴实自然,没有华丽的词藻,却能表达出深刻的哲理。作者陈白沙(1483—1548),字子简,号白沙先生,广东新会人,明代著名哲学家、思想家。他主张“静中养出端倪”,认为静坐可以使人进入一种“虚明”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