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到龙门定几时,伤心宁忍赋哀辞。
一官老去方蒙调,多病年来竟莫支。
岂为荆山无玉献,只应沧海有珠遗。
仪型尚觉风流在,独坐空斋有所思。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内容、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首先要审清题干要求,然后把握诗歌的主要内容,再根据内容分析诗人的情感,体会诗歌所蕴含的作者的思想感情,最后结合题目要求分析诗的意象特点和表达技巧。

“不到龙门定几时”意思是:到不了龙门(指科举考试登第),何时才能决定(是继续还是放弃)?龙门即指科举考场,此处代指官场。

“伤心宁忍赋哀辞”意思是:悲伤到不忍心写下哀悼的文字。

“一官老去方蒙调”意思是:官职被罢免去后,才得到升迁。一官即指做官,老去表示年纪大,蒙调表示得到提升。

“多病年来竟莫支”意思是:疾病多年,竟然无法承受重任(指重用)。

“岂为荆山无玉献,只应沧海有珠遗”意思是:难道我(你)没有像美玉一样的德行吗?只是大海里(有)珍珠一样的东西被遗失了。

“仪型尚觉风流在”意思是:风度仪表上仍然感觉到(有)那种潇洒飘逸的气息。

【赏析】

《李录事挽诗》是唐代诗人杜甫创作的一首五绝。此诗首联写自己因年老体衰而被迫离开官场;颔联说自己因病长期不能胜任职责,所以没有得到重用;颈联说朝廷中有很多德才兼备之士,却因为各种原因而不能得到任用;尾联则以自己的高洁风骨自许,抒发自己对朝廷政治的不满和失望之情。全诗表达了诗人对于仕途的无奈与失望。

首句“不到龙门定几时”,表明自己虽然才华横溢,但却因为年老体弱、疾病缠身而未能进入官场任职,这无疑是一种极大的遗憾和无奈。同时,这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于人才选拔制度的一种现实情况。在这样的背景下,“伤心宁忍赋哀辞”,诗人不禁感叹自己的命运之悲凉,同时也流露出对自己才华未得以施展的深深遗憾。

颔联“一官老去方蒙调”,进一步表达了自己对于仕途的无奈与失望。在这里,“一官老去”指的是自己年岁已高,身体渐衰,而“方蒙调”则意味着自己尚未能够获得重用的机会。这种对比更加凸显了诗人对于仕途的不满和失望之情。

颈联“多病年来竟莫支”,则是直接点明了自己长期患病而无法承担重任的事实。这里的“莫支”一词既表达了自己因病长期不能工作的现实,也暗示了自己对于朝廷用人制度的不满和失望。

尾联“岂为荆山无玉献,只应沧海有珠遗”,则进一步抒发了诗人对于朝廷政治的不满和失望之情。这里,“岂为荆山无玉献”是指自己并没有缺少才华和德行,只是由于种种原因而没有被重用到朝廷中来。而“只应沧海有珠遗”则是指那些真正有才德之人却被埋没在了大海之中,没有被重用到朝廷中来。这种对于朝廷用人制度的不满和失望,无疑更加加深了诗人内心的痛苦和挣扎。

这首诗通过描写自己对于仕途的无奈与失望,以及对于朝廷用人制度的不满和失望,表达了诗人对于社会的深刻关注和思考。同时,这首诗也是杜甫一生坎坷经历的真实写照,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